即时新闻

惠阳全区唯一的“华侨港澳同胞捐赠项目”,“客家侨都”海外乡亲兴学助教福泽一方的缩影

群力小学:凝聚家国情怀 成就教育佳话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1月04日        版次:ZHA11    栏目:    作者:陈骁鹏、马勇、李海婵、钟永兰

     芳名碑上刻着热心贤达的名字

     参观授权书石碑、了解校史成为新生必修课

     黄福祺夫妇到群力小学查看(资料图)

     学生在银桦树下玩耍

     群力小学位于淡水老城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图/王小虎

  

  惠州惠阳区淡水老城教育资源集中,名校云集。其中,建校30余年的群力小学,四周紧邻老旧居民楼,看似并不起眼。然而,门前悬挂着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颁发的“华侨港澳同胞捐赠项目”牌匾,折射出这所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独特的风采。

  群力小学是在香港爱国侨胞黄福祺先生及家族捐献祖业、宅基地,捐资20万港元的基础上,由淡水镇政府与热心教育的社会贤达合力兴建而成,故取名为“群力小学”,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力量与关心。

  这是华侨、港澳同胞在惠州捐资办学的缩影。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截至1996年底,华侨、港澳同胞共捐资修建600余间中小学校,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至今,众多学校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向世人诉说着华侨、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实地走访

  隐于热闹老城之中 教育质量名列前茅

  

  位于惠阳中心城区,淡水老城是惠州最早的商业中心集镇之一。这里街巷纵横交错,人流密集,十分热闹,处处充满生活气息。

  群力小学位于淡水群力街6号,一眼望去,大门口挂着的“感恩报国”红字校训颇为显眼。进入校园,一栋五层高的教学楼映入眼帘,课间学生或在空地追逐嬉戏,或在树下看书,朝气蓬勃。

  “学校并不大,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群力小学校长刘兆英向记者介绍,目前学校开设了18个教学班,有853名在校生,深受当地居民的认可,成为周边孩子学习、生活的乐园。

  学校的创建,与旅港同胞黄福祺先生及其家族的爱国、爱乡情怀密不可分。1990年,黄福祺及其家族将上新围一栋800平方米的房屋和2600平方米的宅基地,全部捐赠给政府,并捐款20万港元,用于兴办小学,成为当地广为传颂的教育佳话。

  正因如此,2010年,群力小学被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确认为捐赠项目,编号为“粤侨捐090200008”,这是惠阳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为纪念黄福祺先生及其家族乐助乡梓教育的善举,学校门前的百米小街改名为“群力街”。

  厚重的情感文化积淀成为群力小学的发展底色。至今,该校已连续12年获得惠阳区小学教研成果特等奖,教学质量位于第一梯队。近年来,在全区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惠州市广东省规范化学校”“惠州市书香校园”“惠州市文明校园”“惠阳区安全文明校园”“惠阳区德育示范学校”。

  群力小学也承载着不少淡水人的记忆。2021年,在建校三十周年之际,学校开展教学楼加固以及外立面的改造翻新工程,环境不断完善,常有学子专门回来母校拍照留念。

  

  办学历程

  港澳同胞情系桑梓 石碑古树见证历史

  

  走在校园内,学校的一砖一瓦、一楼一室,无不讲述着港澳同胞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学校接待室墙上,镶嵌着一块约2米长、1.5米宽的石碑,光亮整洁。“我们还保留着上世纪90年代的授权书石碑。”刘兆英指着石碑介绍,那是在1990年4月22日,黄氏家族七位财产共有人达成捐赠办学共识,并一起签订了《授权书》,所有捐赠手续由黄福祺全权执行。同年5月11日,当地政府刻此碑留念。

  黄福祺在淡水老城有口皆碑,人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他的故事。他出生于1921年,祖籍河源龙川。其父黄金有于1908年举家搬迁到淡水,做木材生意,有一定的积蓄后,就开设旅馆,接待往来客商。1923年,黄金有买下上新围街口的宅基地。

  耳濡目染之下,黄福祺自幼展露经商天赋,早年到香港谋生,事业有成,是惠阳旅港同胞中的著名人士。他担任过香港崇正总会会长、香港崇正中学校董、香港惠州同乡总会会长、香港惠州公学校董。

  1990年,惠阳县政府正式从惠州市区迁到淡水镇,淡水镇开始了飞跃式的发展。时刻关心家乡建设和发展的黄福祺先生看到淡水镇人口急剧增长后儿童入学困难,焦急万分,决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解决儿童入学难的问题,于是将黄家祖上的财产悉数捐出,用于兴办学校。

  “学校的创建不仅凝聚着黄氏族人的心血,也离不开淡水镇政府与国内热心教育人士的支持。”刘兆英说,在学校还有一块芳名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近40个名字,他们都是当地的贤达,或捐3万、5万元,或10万、20万元,金额多少不等,“我们时刻感念黄福祺先生热心教育、造福桑梓的赤子深情。参观石碑、了解校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的必修教育。”

  除了石碑,还有几棵老树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史。刘兆英介绍,校门右手边的老榕树是1991年建校时,由学校教师所栽种的。黄福祺先生祖屋前的银杏树以及龙眼树至今郁郁葱葱,尤其是龙眼树有着顽强坚韧的生命力,每年能产出几百斤龙眼。每年八月,学校都会组织老师们摘果子,分享给附近社区居民,共同纪念黄福祺先生及其家族的善举。在大树下,还分别展示着《榕树颂》和《银桦情》两篇散文,每天都有很多学生们在树下看书、嬉戏玩耍,茁壮成长。

  黄福祺一生热心教育,不仅支持惠阳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在香港深水埗等地捐资助学。今年7月,香港一学校与群力小学取得联系,提出双方可结为姐妹学校,互相往来,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如果能让两地师生奏起同根同源的序章,不失为一大好事。”刘兆英透露,目前正向有关部门申请,对方学校也有意前来考察。

  

  未来发展

  “情感教育”独具特色 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群力小学有着厚重的情感文化积淀,这一直激励师生不断进取。2009年起,群力小学创新“情感教育”模式,是全区唯一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围绕这一校园特色,群力小学对校容校貌及教育设施做了一系列的改造与完善,并编印校本教材《情感育人》,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

  “我们将教育熏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刘兆英举例说,学科作业跟素养发展作业是同步融合的,学生除了有学科学习任务,还有品德作业。孩子们无论是大事小事,首先需学会坚持。比如感恩父母,就要每天都做一件事减轻父母的负担。学校通过打分评奖鼓励教育孩子,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也常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情感行动”,例如每年三月份,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队员在周边社区开展清扫街巷、清理“牛皮癣”的学雷锋活动;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到叶挺将军纪念园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经过多年的努力,“情感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最让刘兆英欣喜的是,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据悉,群力小学计划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品牌建设。在硬件配套方面,正申请资金,筹建读书长廊,融入校史文化等,力争明年基本成型。此外,通过举办“两节三礼”主题活动,作为“情感教育”的载体平台。“两节”指的是,在每年的4月22日,即黄福祺先生签订授权书的日期,围绕“报国感恩”主题启动情感文化节;每年12月举办“体艺节”,项目包括学生自编自导的绘画展、趣味竞赛、文艺汇演等。“三礼”是指具有仪式感的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让学生留下美好的成长记忆。

  

  文脉深读

  

  百年惠州海外乡亲捐资办学史

  

  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钟永兰

  

  惠州是广东省重点侨乡,有“客家侨都”之称。据不完全统计,惠州市现有归侨8457人,侨眷超过100万人,海外惠州籍侨胞和港澳同胞达300万人,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惠州还拥有邻近港澳的地缘和亲缘优势,香港惠州籍乡亲达100多万人。据统计,每7个香港人中,有1个便是惠州籍。

  广大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的好传统。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至今,惠州全市共接受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捐赠总额约16亿元,范围涉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敬老爱幼、扶贫济困、抗灾赈灾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在教育办学方面,早在1896年,就有海外乡亲周成泰在故乡大岭山万松村建私塾负担教学经费的善举。1915年,辛亥革命先辈、美洲归侨林海山在家乡安墩珠湖建校舍办新学,并捐资购置全部教学设备,还供本村学生减免费用就读。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回来惠州市捐资办学,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捐资办学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不胜枚举,对家乡做出巨大的贡献。

  兹录下列有代表性的学校:


  惠州仲恺中学


  仲恺中学坐落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前身为陈江农业中学,开办于1964年,其时仅一个教学班,1984年11月正式命名为仲恺中学,目前是惠州校园面积首屈一指的全日制完全中学。

  仲恺中学的创办和发展,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热心支持。香港新界乡议局主席刘皇发、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等100多位港澳同胞和陈江干群共捐资款225万元,用于学校建设。


  惠州演达小学


  演达小学创办者和首任校长,是邓演达的父亲邓镜人。邓镜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于清光绪年间考上秀才,废科举后游历国外,回乡投身教育,先后在耕秀书院、崇雅书院任教职,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工作者。1924年,邓镜人放下崇雅书院的教鞭,回到故乡鹿颈村兴办鹿岗学校。

  在父亲的感召下,邓演存、邓演达集资出力,父子三人将“鹿岗书室”扩建为“鹿岗学校”。邓镜人亲笔书写校名。1986年,重修鹿岗学校并将其更名演达学校。

  1990年秋,惠州市、惠城区及三栋镇政府发动各界人士捐款重修,香港新界元朗邓氏宗亲邓维汉、邓宏业等非常关心邓演达故乡的教育事业,在元朗八乡横台山和青衣二地的邓氏家族中发起重修鹿颈演达学校的捐款活动,共捐款40万港元,社会热心贤士捐款4万元。从低矮破旧的瓦平房到崭新的教学大楼,学校的校容校貌起了根本变化。2013年,惠州市公布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演达小学(鹿岗学校)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