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表演 受访者供图 |
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走进校园 受访者供图 |
栩栩如生的麒麟头 |
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的练习场所 |
张剑如介绍相关情况 |
麒麟队在喜庆日子表演 受访者供图 |
小队员参加比赛 受访者供图 |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林海生 王小虎 魏乐然 张希敏 在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张屋村,每逢婚礼、祠堂入伙等喜庆日子,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都会参拜祝贺。 张屋麒麟舞起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各种原因曾中断一段时间。1998年,当地重新组织队伍,传承张屋麒麟舞。 近年来,张屋麒麟舞注重创新发展,2014年邀请龙形拳第三代传承人张衍全任教,融入武术基础,舞步更加灵活,整体呈现的麒麟更加灵动。凭借这一优势,它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荣获佳绩,参加央视的“寻根问祖”纪录片录制,并代表惠州走出国门展演。 2016年8月,张屋麒麟舞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2月入选惠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溯源 逾百年历史,融入龙形拳 张屋村是典型的客家村落,村民于1716年从兴宁迁居而来。张屋麒麟舞起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据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领队张剑如介绍,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代表吉祥的动物,与凤、龟、龙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时代吉祥图腾,共称为“四灵”。麒麟舞,就是每逢喜庆节日,人们舞起麒麟,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象征着人们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作为客家人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张屋麒麟舞因各种原因曾中断了一段时间。1998年,张屋村重新组建麒麟舞队伍,吸引不少年轻人参加。一支队伍共有7个技艺岗位,重组之初就有18人参加。 近年来,张屋村的麒麟舞队注重创新发展,2014年邀请香港龙形拳第三代传人张衍全任教,将龙形拳拳法套路融入麒麟舞中,队伍由此更名为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 “龙形拳非常注重脚下步伐的灵活度,正因如此,我们的麒麟舞看起来摆动幅度比较小,但频率更快,整体更为灵活生动。威武凶猛的形态和灵活的动作相结合,增加了麒麟舞的观赏性。”张剑如说。 如今,张屋麒麟舞不仅是当地老少喜爱的娱乐活动,还具有鲜明的武术表现形式。每当喜庆日子,如婚礼、祠堂入伙、送灯等,村里都以麒麟参拜的形式祝贺。 2016年8月,张屋麒麟舞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2月入选惠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 出国展英姿,年轻人加入 走进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的练习场所,满墙的照片、奖状,满柜的奖杯述说着麒麟队的辉煌。其中,一张该队参加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届“麒麟舞文化交流大会”的照片尤为瞩目。 “这是2019年的事情。”张剑如介绍,2019年2月23日至24日,广东省非遗促进会、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代表团应邀参加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届“麒麟舞文化交流大会”,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一行14人受邀随团前往马来西亚沙巴州,先后参加了群英宴、麒麟舞文化大汇演、“天穿日”世界客家文化节等多项庆祝活动。 “张屋麒麟舞既保留传统文化,又融入不少新元素,这是我们能够受邀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张剑如谈起这次马来西亚之行,深有感触。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届“麒麟舞文化交流大会”上,中国大陆共有5支麒麟舞队伍参加,其中两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3支麒麟队也特点鲜明。 “当地人受父辈影响,一直坚持传承客家文化和麒麟舞表演,我们每到一处都非常受欢迎。”张剑如介绍,到18岁成年后,大部分华裔会积攒资金,购买价值一万多元的麒麟头,每两三个月,当地会自发组织一次麒麟舞活动。不仅成年人,当地的小孩也很喜欢麒麟头、麒麟舞。一个在中国售价50元的小麒麟头,在马来西亚商店里售价达到380元,但仍有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 “对于马来西亚华裔而言,麒麟舞承载着家和根的情感。”张剑如表示,对于麒麟队队员来讲,麒麟舞也超越其本身,由于地理的原因,张屋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有了麒麟舞,亲朋好友之间的往来频繁很多,麒麟舞成为大家联络感情的重要桥梁。 正是有着这种认知,张剑如等人不管工作多忙,都坚持推广麒麟舞。张屋村村小组长张伟平介绍,每年村里也会拨款几万元支持麒麟队。 目前,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有40多名队员,其中18岁以下的小队员有20多个。“村里小孩只要愿意并达到适合年龄,就可以来这里学习麒麟舞。”张剑如认为,除了强身健体外,最重要的是要将麒麟舞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队里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制定专门的训练模式,让孩子们领略传统麒麟舞文化的魅力。每逢寒暑假,小队员们都会前来训练,热情高涨。墙上悬挂的几十枚奖牌,有近半是小队员们参加比赛获得的。 创新 参赛屡获奖,表演重创新 据张剑如介绍,麒麟队成立之初,只想着服务本地村民,直至赴香港学习龙形拳时,在前辈的启发下,他们才开始走出惠州,或者前往各地参赛,或参加文化活动,传播推广龙形麒麟舞。 短短几年时间,凭借传统麒麟舞与龙形拳融合的特色,队伍荣获不少国内外奖项。谈起首次参加省级赛事,张剑如等人记忆犹新。 “那是2015年,我们学完龙形拳不久。在前辈‘去试试’的鼓励下,我们被推荐参加省级赛事,报完名才回过神来,抓紧训练,一个月的时间里,天天练习到晚上十一二点。”张剑如表示,“到了比赛现场,竞争对手参赛经验丰富,我们连简介都只有短短的一行。” 比赛中,首次参加省级赛事的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成为最大的黑马,随后不断参赛揽奖。回顾这些历程,队员们认为,麒麟舞既要重视传统,也要不断融入新元素,才能保持活力。平时,队员们喜欢聚在一起,琢磨怎样推出新的作品。“大家一有新的想法,就会凑到一起。”张剑如介绍,传统麒麟舞通常用一张八仙桌进行表演,而他们将两张八仙桌并在一起,并推出新的表演曲目《天山采灵芝》,虽然增加了表演难度,但也提高了观赏性和趣味性。 文脉故事 一家三代共演麒麟舞 余飞鸿是陈江张屋龙形麒麟队的队员,个性好动。1998年,村里重组麒麟队的消息传出之后,热心村里大小事情的余父第一时间让儿子报名,余飞鸿也顺利成为首批队员。 当年加入麒麟队时,余飞鸿年仅16岁。“村里邀请潼湖琥珀村的师傅前来教学,当时每个小伙伴各学习一门技艺,学成后大家彼此间相互教学,至少每个人要掌握两门技艺,我仅用3天就掌握一门技艺,半个月就学完所有的技艺。”余飞鸿说。 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余飞鸿与麒麟队一起走街串巷,义务服务当地村民。在家里,余飞鸿经常在儿子和女儿面前表演,“儿子经常带着同学来看我们表演,9岁那年也加入麒麟队,成为小队员。后来,女儿在哥哥的影响下,也加入了麒麟队。” 自从儿子和女儿开始学习麒麟舞后,余飞鸿相继购进不少麒麟舞用具。茶余饭后,三人就在家里玩起麒麟舞。耳濡目染之下,余飞鸿的父亲也从观众成为表演者。“在我儿子、女儿指导下,我父亲很快就熟悉麒麟舞。他和我主要负责乐器,儿子扮演麒麟头,女儿扮演麒麟尾,其乐融融。”余飞鸿说。 在余飞鸿看来,麒麟舞不仅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连接亲情的纽带,非常值得推广。 文脉链接 多项赛事荣获奖项 近几年来,张屋龙形麒麟队凭借出色的发挥,在各项赛事获奖众多,主要的荣誉如下: 参加惠州市陈江街道办举行“元宵杯”麒麟邀请表演赛,2015年至2017年连续3年荣获第一名。 2015年6月在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举行的广东省首届麒麟文化“根与魂——麒麟·清溪”大赛中荣获传统组金奖。 2016年3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举行的“观湖杯”麒麟大赛中荣获传统组银奖。 2016年6月在东莞市举行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邀请赛中荣获银奖。 2016年9月在东莞市举行的广东省第四届麒麟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7年1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寻根问祖”节目的拍摄。 2017年12月在2017年中国(深圳)首届“麒麟王”争霸赛中荣获金奖。 2018年9月在东莞市举行的“广东省第五届麒麟舞大赛”中荣获传统组金奖。 2016年8月入选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目录。 2018年12月入选广东省惠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2月受邀前往马来西亚参加“首届沙巴客家麒麟舞文化交流大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