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自动驾驶“冷暖不均” 小马智行们能否过冬?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1月16日        版次:ZA16    栏目:    作者:沈钊

     图/视觉中国

  

  羊城晚报记者 沈钊

  

  11月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强调,工信部将对L3、L4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准入管理,并展开试点工作。业内观点认为,随着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和自动驾驶测试区不断扩大,这意味着L4级自动驾驶的量产步伐将越来越快,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曙光。

  但是,在曙光的照耀下,“寒气”也正在自动驾驶行业蔓延。在国外,估值曾达70亿美元明星自动驾驶企业Argo AI将关闭运营;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已较一年前高峰期缩水超一半。就在本月初,国内自动驾驶龙头企业小马智行传出了裁员的消息。尽管小马对外回应称,这是在进行业务架构调整,属于人员正常流动。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业务运转正常。但在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赛道投资持谨慎态度,对小马智行这样的Robotaxi公司的价值进行重估。

  

  上市暂缓、融资受限

  小马智行被曝裁员

  

  本月初,有多家媒体报道,国内自动驾驶头部公司小马智行,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基础架构与数据部门缩编,其中隶属该部门的上海Data部已经被解散。另有消息显示,基础架构与数据部门的人员优化比例达50%,infra(基础服务)被开了3/4。

  在职场社区脉脉上,不少认证为小马智行员工的网友也确认了裁员的真实性。有匿名小马智行员工表示:“校招算法入职4个月,今早被通知‘last day’。”该员工同时还发帖提醒后来者“慎重选择”。

  对于裁员事件,小马智行方面回应称,公司正在进行业务架构调整,属于人员正常流动;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业务运转正常。

  据此前公开报道,有内部员工表示,小马智行CEO彭军在年初时透露,公司的现金流仅能维持两年。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5月,小马智行已有超过1400名员工,其中70%-80%是研发人员。研究人员年薪基本在30万-50万元的区间,哪怕按最低来算,小马智行光技术人员薪酬一年就得支出2亿元。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小马智行此前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已披露金额累计达到11亿美元。在其最新一次融资首次交割完成后,估值高达85亿美元,远超同行。但随着资本市场信心的跌落,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显然越来越难。

  据睿兽分析的统计,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发生融资事件112起,披露融资额累计达387亿元,而今年1月-10月,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发生融资事件67起,披露融资额累计达14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约32%和61%。

  而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统计也表明,自动驾驶L4级别技术在2019年就被划为泡沫破灭低谷期。长期过高投资、无法看到落地的实际案例、技术不够成熟导致安全性未能得到保证等困境,都给自动驾驶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在去年年中,曾有消息称小马智行正考虑在美上市,但至今仍未有新动作。上市暂缓、融资受限,以及巨额的研发成本,成为这家初创公司的压力,或许这也是小马智行被曝裁员的原因。

  

  商业模式不清晰

  小马智行们路在何方?

  

  环顾全球,小马智行的问题并不是孤例,近期有多家自动驾驶公司也有诸多不顺。上月底登陆纳斯达克的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市值一度腰斩跌破200亿美元,与此前500亿美元的估值差距极大。背靠福特和大众的Argo AI,日前宣布公司停止运营;被公认为Robotaxi先行者Waymo也在备受煎熬,自2018年就拿到美国部分地区的运营牌照之后,商业化的脚步却迟迟没有进展,每年还要向母公司Google索要至少10亿美元用于输血。

  或许是基于对困难的认识,很多布局高阶自动驾驶的公司已将业务重心转向实现自我“造血”。

  如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多年的轻舟智航,在2020年降维成为城市NOA(自动辅助驾驶)大军中的一员。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侯聪表示,创业公司可以渐进性地先做城市NOA,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获得数据的闭环与现金流的闭环,这样才能继续迭代技术,最终实现L4的产品。

  但记者梳理小马智行的商业化进程时发现,其眼下商业化推进程度最高的项目,是今年11月1日向三一重卡交付的30辆车,外加全球范围内两百余辆的测试车。小马智行方面宣布,未来三年内将继续交付500辆卡车的订单。

  这样的成绩,对于一家估值85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头部企业而言,是否能算得上“合格”呢?毕竟隔壁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哪怕市值从高位超80亿美元跌至如今不足6亿美元,其二季度拿下的自动驾驶卡车的订单也有7485辆。

  在重卡业务之外,小马与网约车企业、整车厂商等联合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受限于车路协同基础设施不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成本高、Robotaxi的运营收费高、配套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效益,“造血”更是遥遥无期。

  

  企业如何挺过冬天?

  利好当前,造血在即

  

  有人将2022年形容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元年,无论是年初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还是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抑或是近期工信部的征求意见稿的发放,对自动驾驶而言都是巨大的政策利好,“黎明”“曙光”等词语在行业被不断提及。

  “小马智行这样的自动驾驶企业,现阶段只有巨额的投入而缺乏实质性产出,从裁掉的这几个部门来看,保留了当前距离商业化最近的产品和研发团队。”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小马智行的这轮裁员,很可能是因为融资不顺。“尽管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自动驾驶,但是对于小马智行们而言,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找到属于自己的“造血”方式,才有可能挺过黎明前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