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胜威在车间内与同事研究工作 |
综合中心投入使用 |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王强 2019年5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以珠三角12个重点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基地为基础的“1+12+N”孵化平台载体布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之一的惠州,自2019年12月落下第一子——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创业基地”),便开始谋篇布局,绘就了“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台侨特色服务合作平台框架体系,重点打造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以中心为引领,在7个县(区)新建创新创业类、就业培训类、交流合作类、学习教育类4类13个特色基地,吸引港澳台侨青年到惠州交往交流、就业创业、合作发展、安居乐业,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 11月16日,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启用,惠州港澳青年科创园奠基,惠州港澳台侨青年创业直播基地、惠州港澳台侨数字创业直播基地正式挂牌。这标志着“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台侨特色服务合作平台架构更加完备,平台从科技孵化1.0跨越到项目落地2.0,逐步迈向产业发展3.0阶段,将为港澳台侨青年构建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吸引下,港澳台侨青年纷纷聚惠,创新创业共赢未来。 创业基地引进58个青年创业项目 在惠州仲恺高新区的创业基地,办公区、头脑风暴区、会议室、休闲区等一应俱全,每天都有不少青年创客在此交流学习。走进六楼的产品陈列厅,柜子上摆放着多种不同规格的纸箱。乍看之下,这些纸箱并无特别之处,打开却发现里面还有一层彩盒和一层蜂窝纸。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一种具有可折叠蜂巢的包装箱,该设计曾获得国际红点奖,也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在惠创业的香港青年王柏东介绍,蜂窝纸贴在瓦楞纸板上,能够实现外箱、彩盒和缓冲物料的一体化设计,减少大部分包装材料的装配,希望通过绿色包装技术重新定义快递物流包装工艺,倡导大众绿色包装新理念,降低碳排放。 2020年,身处香港的王柏东了解到创业基地的政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该基地的咨询电话。不久后就收到基地发来的“入驻通知”。 据王柏东介绍,入驻后,他切身体会到创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不仅办公场地免租,还有创业资金、住宿补贴、贷款贴息、比赛奖励等政策支持。“创业基地积极联动政府部门和银行单位,推动银行推出无抵押创业担保贷款。我是获得该项贷款的首位创业者,提交申请不到一周,就收到了10万元贷款,而且不用抵押物。”王柏东说。 王柏东仅是众多港澳青年在惠创业的缩影。“2019年12月基地开园至今,基地不断整合多方资源、开发渠道,夯实日常运营及孵化服务工作。”创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詹凤君向记者介绍,截至2022年9月底,创业基地累计引进港澳台侨青年创业项目共计58个,目前在孵项目43个(港澳项目23个、台湾项目10个、博士项目4个、海归项目6个),已有5个企业实现了在仲恺产业落地,有2家企业在孵化过程中获得天使投资,共计约550万元。入驻企业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75项,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入库项目3个。 去年,惠州亿鸽科技有限公司在创业基地完成首轮天使轮融资,迈出创业路上里程碑式的一步,也成为创业基地中获得天使投资的企业之一。其创始人王哲文表示,公司一路走来,惠州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在我们筹备天使投资过程中,也帮我们对接了很多资源,让我们成功融资”。 目前,创业基地已形成了集创业孵化、活动交流、资源对接、培训咨询为一体的粤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融合发展平台。 搭建“一中心、多基地”特色服务合作平台 从创业基地开始,惠州探索构建“一中心、多基地”的惠港澳台侨特色服务合作平台。“一中心”是重点打造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资源为港澳台侨企业和个人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多基地”是在7个县(区)新建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培训基地、文化交流实践基地等,提供科创孵化、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务。 “我们实际上是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合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陈山说。作为“一中心、多基地”的核心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于11月16日正式启用。据了解,该中心选址惠州仲恺高新区汇港城,是集协同孵化、公共服务、展览展示、资源对接、辅导培训、联络联谊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我们将链接创新创业类、就业培训类、交流合作类、学习教育类等基地平台释放的商机和就业创业机会,使各项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相关政府部门及港澳台侨青创园区充分涌流,为港澳台侨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全链条的特色合作平台及系统化服务。”陈山介绍。 同一天,在距离综合服务中心10多公里的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港澳青年科创园奠基仪式也同步启动。该项目被列入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为“多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属于创新创业类基地,助力港澳青年实现从“科技孵化1.0”到“项目落地2.0”新的跨越。 仲恺港澳青创会会长、惠州港澳青年科创园总经理宋东介绍,惠州港澳青年科创园计划投资17.5亿元,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高标准厂房、研发办公楼、产业大厦、独栋总部等产业配套设施,重点引入10家以上的技术含量高的生产企业以及众多港澳籍企业高层管理人才。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将为惠州带来港澳地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吸引一大批企业高管、研发人员、技术骨干等高端人才扎根惠州投资创业,进一步健全惠州市“2+1”现代产业链,增强惠州市供应链和产业链弹性,促进惠州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 “仲恺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地,给我的事业带来了不少便利。”在今年播出的央视《直播大湾区·惠州篇》中,仲恺港澳青创会执行会长、惠州市祥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胜威作为港澳青年代表,在节目中讲述其在惠的创业故事。 邓胜威表示,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中,给自己企业的成长提供不少便利。自己的公司属于电子信息产业,在创业过程中,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产业链,省时省力省成本。目前,邓胜威团队已自主研发出一台防水透气阀全自动组装视觉检测一体化的人工智能设备,该设备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基站等行业配件生产领域,产品合格率高达99%。 “良好的营商环境成就了我们。”邓胜威说,惠州既有税收优惠减轻负担,又有人才引进注入活力;既有“直通车”破解难题,又有“产融对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还主动帮助他们对接当地龙头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创业途径……尤其是大湾区建设以来,湾区城市间的联动不断加深,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港澳青年团与当地企业的交流越来越多,也有不少达成合作,比如港澳博士团与TCL的项目合作正在逐步推进中。”陈山向记者透露,目前的交流合作途径不断扩大,随着交流就业创业的平台逐步完善,港澳创业青年与惠州龙头企业的交流也越发深入。记者了解到,16日还同步举行了惠州港澳台侨青年创业直播基地、惠州港澳台侨数字创业直播基地授牌仪式。至此,惠州已挂牌惠州港澳台侨文化交流实践基地、惠州港澳台侨“根·魂·梦”主题文化交流基地、惠州港澳台侨创新产业园、惠州港澳台侨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台侨特色服务合作平台架构正加速形成。 打造大湾区东岸创新创业人才和资源集聚新高地 去年11月,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探索建立惠州与港澳特色合作平台,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营造适合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文环境,促进惠港惠澳紧密合作。 面对“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惠州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再加速。凭借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基础、良好的发展空间与环境优势,这里正成为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新热土。据统计,目前惠州累计有港资澳资企业超1.1万家,累计有约2.4万名港澳居民在惠州办理居住证。 惠州主动对接服务港澳,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不仅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推出38条举措便利港澳居民工作生活,还广泛搭建平台,高水平打造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加快建设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支持香港、澳门等地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记者了解到,为便利港澳企业和人才,惠州已在全市各行政服务中心共设立8个“港澳服务专窗”,在指尖办事平台开设“港澳服务专区”,制作《港澳同胞在惠州创业就业生活一本通》,并通过177项高频涉港澳业务服务事项清单提供精准化政务服务。此外,实施“惠州青年安居计划”,为港澳大学毕业生提供3天至7天免费住宿、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惠州紧邻深圳、香港,通过发挥区位、空间等优势,对接服务广深港澳,深化区域合作,有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王庭聪表示,惠州可通过数字化建设推动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推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在线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将其发展成为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打造‘类深圳’的一流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竞争力研究院惠州分院执行院长钟绍伟表示,企业与产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深挖惠州与深圳的资源并整合产业优势,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积极与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协同共赢发展的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他建议,惠州要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大产业大平台,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黄少康认为,港澳台侨青年来惠创业就业是一种双向互动:政府层面应出台专项政策,为港澳台侨青年提供专职岗位、税收优惠、创业资助、生活便利等优惠条件;港澳台侨青年也应积极大胆来内地、来惠州尝试,在惠州新兴行业等领域中主动寻找发展机遇。 “希望惠州建设成为港澳台侨人才和资源集聚的新高地。”惠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赖建华表示,惠州具有临近港深、产业完善、交通便利、文化包容、潜力巨大等优势,适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接下来的建设运营中,要注重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筑巢引凤”“招才引智”,以自身优势吸引港澳台侨人才和资源来惠集聚,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创新创业人才和资源集聚的新高地,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要关注他们来惠创新创业、学习生活的痛点难点堵点,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来到惠州的港澳台侨青年舒心、安心、欢心,更好地融入大湾区、融入惠州。”赖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