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文化发展大会上,一批文旅项目集中签约 主办方供图 |
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通讯员 陈武势 11月17日,佛山市南海文化发展大会召开,南海区正式发布《南海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水上南海”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 做强南海文化元素“IP” 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 如何聚力大文化发展,持续绽放千年古郡新魅力,不断提升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软实力?会议透露,南海将通过“塑形”“通脉”“强肌”“醒神”“铸魂”等系列“组合拳”,把这座千年古城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其中,“塑形”即构建“三带三区”,形成“郁水官驿”“桑园围”“省佛通衢”三条互有异同的文化带,依托“三带”融合数字科技、文化创意、音乐艺术、户外休闲等各类元素,着力建设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以及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 “通脉”即打造“水上南海”,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南海将着力完善水交通,建设“1+2+6”枢纽码头、6个驿站,开通水上巴士,形成对三大活力区文旅体验的设施支撑;开发“4+6+3”主题游线,重点打造5段活力水岸场景,发展滨水商业、水上装备等业态,塑造水与城共美、水与产共荣的水岸生活圈。 “强肌”即围绕文产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新发展。南海将聚焦重大项目引领,推动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平洲玉器珠宝小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集聚发展;聚焦新型文旅业态,探索培育一批新商业孵化器,打造生活导向、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文化与游戏、动漫、元宇宙等元素结合,大力发展数字创意、电竞动漫等新业态,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聚焦文化品牌塑造,做强醒狮、龙舟、功夫、桑园围等超级“IP”,不断提升“最岭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醒神”即探索艺术赋能,涵养城市发展新气质。11月18日,大地艺术节在西樵开幕,134位全球艺术家精心创作的73个艺术项目将精彩亮相,呈现“最初的湾区”。南海希望通过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将南海打造成为各类文化载体的集大成者,把乡村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画布舞台,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带不走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探索一条文化艺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铸魂”即坚持以文化人,焕发昂扬奋进新风貌。南海将持之以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用伦常,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深入开展文化涵养、科学素养、美学修养“三养”提升行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氛围,厚植求真求美、开拓创新的人文土壤。 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文化竞争力是最根本的竞争力,文化本身就是强大的生产力。同时,文化吸引力也是最强大的吸引力,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以及年轻人;文化传播力是最有效的传播力,要通过文化的力量塑造更加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品牌,讲好南海故事、彰显城市个性,让更多的人知道南海、向往南海、爱上南海。 启动“水上南海”计划 以水为脉串联全域文旅资源 “水上南海”计划的发布,无疑是本次文化发展大会的重头戏。当天,携程旅游合作项目、腾讯和平精英三年城市合作项目、“趁墟而入”青年合作计划项目等一批项目的签约,为“水上南海”计划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西樵镇委书记李毅佳发布《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将这个“岭南文旅第一镇”的未来发展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水是南海时空演进的重要载体,积淀形成三条文化带——郁水官驿文化带、桑园围文化带和省佛通衢文化带。未来,南海将依托这三条文化带,串联南海东中西部文旅资源,突破镇街行政界线,点亮39个文化主IP守护文脉根魂。依托“三带”, 以水为脉,南海还将联动山湖江岛、古村古迹、墟市田园、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等产城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环樵山水乡活力区”三个产城融合活力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作为落实“三带三区”的具体抓手,“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应运而生。南海将开通水上巴士主题游线,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在这些线路上,市民可以游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畅享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的风情之美;可以探索南海湾这块珠三角腹地最后的净土,体验听着蛙声入睡、伴着鸟鸣醒来的原始生态;可以漫步人才辈出、翰墨流芳的松塘古村,领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尽享广佛城市会客厅市的繁华热闹,感受湾区都市文化新地标的活力激情。 “文化不是孤立的,这次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的一大特点,就是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对‘城’‘产’‘人’的作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近年来一直在为南海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他指出,南海提出要构建“三带三区”,“三区”确定了未来南海的文化发展目标。他表示,要实现文化引领,就要真正描绘出文化对城市、产业、社区发展的领航作用,“无论是对南海人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还是对于外来人了解南海,都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