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将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羊城晚报记者 蔡惠中 摄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钱瑜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珠海日前在网上公布《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邀请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公众可在11月23日前以书面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珠海市农业农村局。 《规划》基于珠海全市农田建设现状、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建设任务、 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分区建设重点。本《规划》是指导各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0年,展望到2035年。 进一步普及绿色农田数字农田 《规划》提出了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提升粮食产能,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珠海全市确保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43万亩、改造提升0.4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43万亩、改造提升1.3万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耕地质量显著提升,粮食生产属性稳定,产业融合发展效益显著,重点围绕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和油料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930公斤以上,形成一批“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吨粮田,打造全省粮食核心基地。 到2035年,通过持续新建和改造提升,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珠海市高标准农田质量进一步提高,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宜机化等建设模式进一步普及,农田建设管理、建后管护、耕地质量和生产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夯实珠海市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根据珠海市农田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种植现状,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分为两个区,分别为斗门特色生态农田建设区和金湾都市农业建设区,重点围绕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和油料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930公斤以上。斗门区和金湾区在规划期内至少打造两个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宜机化改造、数字农田、绿色农田、土壤改良、高效节水灌溉和都市美丽田园等示范工程,总结提炼一批“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珠海典型样板,打造全省粮食核心基地。 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提及,将加强政府投入保障、拓展多元筹资渠道、统筹整合资金。在加强政府投入保障方面,珠海将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建后管护资金合理保障机制。优化地方支出结构,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标准和成本变化,按规定及时落实各级财政资金,切实保障各项政府投入到位。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高标项目建后管护资金保障,加大对项目管护的投入力度,确保建管并重。 在拓展多元筹资渠道方面,《规划》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补充耕地指标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 完善银企担合作机制,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有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积极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 此外,珠海将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机制,按照任务和资金相匹配的原则,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平台,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项目建设, 提升资金综合效益。 《规划》同时提出,将加大对农田建设中防洪排涝、土壤酸化、耕地质量提升、数字农田、绿色生态农田、良田良机良艺融合等专题的科学试验和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