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防患于未然,才能“肝肝”好——浅谈肝癌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2月09日        版次:YD14    栏目:健康讲堂    作者: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在我国,肝癌是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及第2位的肿瘤致死病因,患病人数占了全球肝癌人数将近一半,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一、肝癌的分类

  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三者在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生存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绝大多数(75%~85%)。

  二、肝癌的危险因素

  我国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① 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② 过度饮酒、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③ 长期进食霉变食物,特别是黄曲霉毒素的暴露,常见于霉变的玉米和花生;④ 有肝癌家族史。

  三、 肝癌的早期筛查

  肝癌的早期筛查可以借助于肝脏超声显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1. 肝脏超声显像:肝脏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放射辐射等优势,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显像检查,可以敏感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为良性病变或恶性肿瘤。对于可疑为肝脏恶性肿瘤,可进一步借助动态增强核磁(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普美显动态增强核磁(MRI)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2.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临床指标。对于血清AFP≥400 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协助进行诊断。

  四、 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通常恶性肿瘤的确诊是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即通过手术方式取得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但肝细胞癌除了病理诊断,也可以通过临床诊断进行确诊: 对于有HBV或HCV感染,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经早期筛查发现肝内直径结节,经MRI/CT/超声造影等检查显示出“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即可以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

  肝癌的治疗方面强调的是多学科参与,可有多种治疗方式同时进行。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射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免疫/靶向药物)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分期的肝癌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疗效最大化。

  总体而言,肝癌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诊断时肝癌分期和治疗时机的早晚。对于早期肝癌,尤其是微小肝癌(直径小于2厘米的肝癌)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达到长时间的生存。因此,对于可能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强调应定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防范肝癌于未然,治疗肝癌于发生!(陈梓沛,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一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