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现场 |
获奖作家与嘉宾们相聚深圳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郭起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斯文种花地,风雅颂湾区。 12月25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协办的“2022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深圳市彭年万丽酒店举行。刘震云获得本届“年度致敬作家”,陈彦、南翔、王家新、林岗、许子东、孙频分获六大门类“年度作家(作品)”。本次年度盛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许子东在香港与盛典现场连线,陈彦等则在北京通过视频方式参加,其他嘉宾莅临深圳活动现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杜传贵,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一级调研员胡滨在盛典上致辞。到场的领导、嘉宾还有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昆,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康京东,以及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丁时照等。他们分别为各文学门类年度作家(作品)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各年度荣誉获得者则深入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与对大湾区文学的观察、展望。 让文学之花怒放在春天的深圳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行业的风气,当前深圳正在打造一个典范,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以丰富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涵养城市文化底蕴,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城市文化软实力。”胡滨在盛典致辞时动情寄语,“花地文学榜”与深圳气质相符,“一见如故”。他相信深圳这片文学的沃土,可以培育出最为娇艳的文学之花。“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让我们一同立足深圳,聚焦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创作出更多反映‘双区建设’的动人篇章,让文学之花怒放在春天的深圳,续写新时代深圳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第三次在深圳举办,花地花开鹏城,期待在诸位重量级作家与各位领导的加持下,花地能为鹏城增添一抹亮色、一寄花香、一缕文脉的荣光,更为文学的星空增添新的光芒。”杜传贵说。 2022年是花地文学榜创设的第九年,九年初心,花地文学榜开设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新锐文学六大门类,也为读者淘选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社会探测文化深度,提升精神文明高度为宗旨,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社会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积淀文脉。 九年耕种硕果累累,从广州到深圳,花地文学榜迄今已有莫言、贾平凹、王蒙、冯骥才、梁晓声、麦家等数十位文学名家先后获选花地文学榜年度作家。 杜传贵同时表示,九年逐梦薪火相传,花地注重湾区少年价值引领,将文学的种子撒进少年的心里。知名作家走进大中小学校园,与校园学子面对面交流,引导青少年爱上阅读,积极投身创作,为新苗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文学土壤。 开启湾区文学的未来想象 “2022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现场,与会作家结合自身经历,畅议“湾区文学”。 知名作家陈彦凭借作品《喜剧》获得“2022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大奖,他通过网络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诸多文学感受。 “书写北方故事的《喜剧》能在南方的羊城,尤其是在一个崭新概念的大湾区获得认同肯定,对于我,是建立文学书写信心的一次增量。”他说。 陈彦生长和创作于陕西,他的作品富有浓郁的北方特色。他认为,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湾区文学既有鲜明的个性,也有与其他地域相同的共性,“岭南文化包含着深厚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因素,种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必然创造出与新时代密切相关的新文化形态。” 感言的最后,陈彦对大湾区文学表达了无限期待:“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尤其是在大湾区,文学应该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面貌,展示出深广而宽阔的大景观。” “这本书从写到出版,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登上颁奖台,“年度散文”《漫识手记》作者林岗调侃这本《漫识手记》原本没有“出生”的机会,这些个人手记封尘在抽屉里,是经编辑们不断催促,才把它们整理出来。 林岗说,几十年来,本土一直热烈讨论何谓广东文学,“立足岭南的文学”在80年代便有作家提起。彼时,老作家、曾任《羊城晚报》总编辑的吴有恒曾提出,应有一个岭南文派。“我想,也可以叫新南方文学、珠江文派、或者当下流行的粤派批评,总之是一种地域文学的主动发声。”在林岗看来,广东文学需要沉淀下来,寻找自己的新定位;并在通行语普遍的当下,融入地方因素,使创作走出一条与前辈作家不一样的路子。 林岗觉得,来到湾区的都是广东作家,“大湾区的文学前景,也许就是将各地文化进行融合沉淀并再创造的文学前景。” “年度新锐文学”《以鸟兽之名》作者孙频在感言中坦言,来自山西的她本是非常典型的北方人,小说集《以鸟兽之名》的背景就是她家乡的山、家乡的河,“对于我来说,如果不下雪就不叫冬天,如果没看到落叶就不叫秋天。”后来,她来到广州生活了几年,感受到岭南文化和海洋文化非常迷人,而且是一种非常独特和有底蕴的地方文化。 在孙频看来,岭南文学表现出来一种雅俗共赏的面貌。不同于山西文学的厚重、深刻、苦难感的特点,岭南文学更为轻质、飘逸,具有非常浓厚的海洋特色,同时因地缘优势,岭南文化特别容易与海外文化进行交流。孙频眼中的岭南是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她对粤式文化也非常感兴趣,她还透露,目前正筹备写一个与海洋文化有关的作品。“今后的大湾区文学必将进一步凸显其创新、开放、包容的特质,并随着粤港澳三地的交流向纵深发展,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景象。” “年度文学评论”《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作者许子东在香港直播间,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文学感受,妙趣横生的发言引起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许子东结合自己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对大湾区文学的感悟。“大湾区文学是非常有前途的。广州、香港、澳门的母语是粤语,语言是文学的基础,方言的书面化可以成为非常有利的条件。” 许子东认为,深圳文学不能只局限于“打工文学”的既定框架当中,要发挥自己的文化原创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同时叠加“新南方写作”等非常有潜力的文化概念,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深圳土地滋养文学热情 “年度短篇小说”《伯爵猫》作者南翔说:“我虽然出生在广东韶关,可是两岁就随父亲迁往江西,1998年年底由南昌大学调入深圳大学,有朋友调侃,既然名叫南翔,终究还是要回来的。我从事文学创作已经有40多个年头,这40年,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深圳度过的,作品的题材与发表也多半与深圳有关,是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和移民文化,滋养了我持久的文学热情、人性关怀和审美渴望。我去年发表的几篇转载率很高的短篇小说《伯爵猫》《钟表匠》《凡高和他哥》……都相关深圳地域文化的观照。” 在南翔看来,是深圳滋养了他持久的文学热情。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也可以成为当代都市文学的一扇东风劲吹的窗口。因为这里城市化程度高,人口流动大,新移民不断叠加,对信息、知识、法治、教育和文化的渴求与日俱增。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吸纳,无疑是人性关怀的生发点,现代文明的推进器和促进文学蓬勃生长的酵母。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有这样的先天积累与后天储备。一切有出息的作家都应该秣马厉兵,勉力前行,不断捧出无愧于自己、时代和未来的优秀作品。 同样为深圳这片神奇的土地折服的还有“年度诗歌”《未来的记忆》作者王家新。 在王家新看来,湾区是个非常富有吸引力和召唤性的词。出生于西北山区的王家新,年轻时就写过一首《在山的那边》,写的就是他童年以来对山的那边——海的向往。 在王家新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过许多与海有关的诗篇。大概七八年前,他还跟老朋友一起在深圳海边栈道漫步,“栈道非常美丽,我还登上高处拍了一张照片,深圳海湾对面的山林和海面上的白帆,至今一直是我电脑屏幕上的背景图。” 王家新说,诗人是在语言中重塑时空的人,甚至可以说诗人是为未来而生的人,因为诗是苦难中的梦想,是希望,是生活的可能性,也是对当下的审视和召唤。 在王家新看来,诗人应该在更广阔深远的历史时空下把握自己的写作,“它不只是时代之子,还应是文明之子、宇宙之子,还应穿过全部的历史,把更多的时间经验纳入到写作中。” 福田持续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阵地 从2020年起,花地文学榜携手鹏城,共谱时代新篇,今年是第三度花开大湾区。近年来,深圳勇立文学潮头,勇攀文学高峰;作为深圳中心区域的福田,三次主办和协办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盛典。福田人用文学架起一座先行桥,向“树立全球视野,打造文学福田”的目标进军。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和城市主客厅、深圳建设现代城市文明的窗口,首善之区福田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深圳的文化建设版图上描绘出壮丽的画卷,谱写了优美的乐章。 福田区深知文化的力量,持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2005年,福田区被原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2013年,福田区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成功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根据“加快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要求,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基础上,创新打造了包括主题文化馆、图书馆阅读、博物馆等在内的“3传统+3新兴+3特色+1平台”的十大文化功能区,完善全域覆盖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着力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的现代都市文化。切实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将福田区建设成为了高雅文化的殿堂、大众文化的乐土、传统节日的旺地。2016年福田区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当时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 近年来,福田区在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础上,结合福田城区特征,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示范区创新发展“十大行动”,推出了一系列体现福田改革创新品质的公共文化品牌,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目前,福田区在拥有深圳音乐厅、关山月美术馆、少年宫、中心书城等一大批现代化的公共文化设施、近1600个体育场、100多个图书馆、1000多个文化团体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让文化活动、文艺演出从传统文化场所中走出来,走近市民生活场景,盘活公共空间资源,激活辖区公共文化脉动。近年来,福田区在公共文化领域不断强化创新服务意识,前瞻探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路径,全力做好“文化惠民”大文章。 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福田区以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为契机,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全民阅读服务》《文化配送服务》《数字文化服务》《展览展示设施开放服务》《参观文化遗产服务》等15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还制定发布了《街头艺人规范化管理》《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两项具有福田特色的内部规划。其中《文化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于今年9月29日正式发布,深圳市文化馆行业由此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涵养城区文脉,让单纯的生活变为“诗意的栖居”。 在年均上万场次的文化活动中,福田区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容和层级,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专业、多元”的精准供给。其中,不仅有由区宣传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提供的“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福田区青少年戏曲传承计划、面向广大市民的“托起梦想”公益培训、区图书馆开展的公益活动“大家讲坛”“读者沙龙”;也有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承办的大型品牌活动:户外古典音乐节“莲花山草地音乐节”、高雅艺术低票价工程“福田之夜”、文化名人领衔参与的重点活动“吕思清·深圳福田国际弦乐艺术周”“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艺术节”“福田京剧艺术节”“非遗相声大会”等;更有得到福田区大力扶持,群众自发参与、展现风采的“福田公益练歌房”“深港社区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品牌活动,不断激发着辖区的文化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