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实现从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

禅城锚定打造“佛山之心”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1月04日        版次:FA09    栏目:    作者:景瑾瑾、禅宣

     禅城环文华公园中央商务区 禅城区档案馆 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景瑾瑾 通讯员 禅宣

  

  “要自觉把禅城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强化万亿城市中心的使命认知,以强烈的中心思维、中心意识,舍我其谁地站在‘舞台中央’,用大格局、大视野引领大发展,把‘佛山之心’牢固地立起来。”

  2022年12月30日,中共佛山市禅城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禅城区委书记严冰向全会作报告。报告提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需要突出更大魄力、更高起点,全力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共同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佛山之心”,实现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

  

  2022年前三季度

  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8.12亿元

  

  2022年以来,禅城围绕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迎难而上、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8.12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全国(3.0%)、全省(2.5%)、全市(2.9%)平均水平。1至11月,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74.32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4.7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1211.3亿元,增长9.3%。

  高规格、强统筹谋划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42项重点改革多点开花,营商环境、国资国企、“禅聚英才”、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迸发出强劲动力活力;“1+3”产业园区扬帆起航,54个超亿元项目抢滩布局,创近年来新高,其中世界五百强项目10个、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4个,在制造业当家的大背景下,开辟了高端精密智造、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现代保险等新发展赛道;佛山古镇、美陶湾发出了“最佛山”的最强音,岭南文脉之城亮出新高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禅城位列2022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8名,入选“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获评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区”。

  

  坚持“强中心”道路

  提出打造“佛山之心”目标定位

  

  从城市发展逻辑来看,一座城市的强盛必然需要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从“四大名镇”“四大聚”之一,到今天的市委市政府驻地、佛山中心城区,禅城所在的区域,历来是工商业高度发达、要素资源高度集聚并辐射带动佛山全域的中心区域,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建区以来,禅城一直都在“强中心”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近二十年来,经济总量经历了“两次千亿”的历史跃迁,城市能级也在量的积累中不断实现质的提升。

  此次全会提出了禅城打造“佛山之心”的目标定位。报告提出,禅城要锚定打造“佛山之心”的使命任务,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阔步前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市委要求、佛山所需、禅城所能,需要突出更大魄力、更高起点,全力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共同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佛山之心”,实现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

  全力奔赴“最中心”的现代化禅城。打造佛山产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岭南广府文化中心、区域消费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会客中心,全面提升中心的首位度。

  全力奔赴“最佛山”的现代化禅城。扎实传承岭南文化千年精华,演绎佛山城市现代精彩,加强与各地优秀文化交流,让传统与现代交融、时尚与经典共舞,塑造具有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城市美学形象,用优秀文化基因浸润城市品格、涵养文明风尚,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全力奔赴“最便捷”的现代化禅城。依托全市密度最大的轨道交通网络,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构筑内畅外联的基础设施网、产业合作平台、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形成软、硬联通新优势,建设国内外企业、人才投资创业的圆梦福地。抓好数字化建设,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大脑”,构建无处不在的数字生产生活新图景,让企业、群众尽享“云”便利。

  全力奔赴“最活力”的现代化禅城。坚持教育优先、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塑造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构建活力充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群英荟萃的人才发展生态林,充分激发改革活力、创新活力、产业活力、人才活力、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智创、科创、数创、文创、青创动能全面迸发。

  全力奔赴“最平安”的现代化禅城。全力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稳、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努力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样板城区。

  全力奔赴“最幸福”的现代化禅城。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民生七优”触手可及、含金量十足。

  

  坚持制造业当家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打头阵”

  

  报告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演绎打造“佛山之心”的精彩实践。要突出赋能制造业当家,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打头阵”;要突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打造创新中心强核上“当尖兵”;要突出全域城市化,在提升城乡功能品质上“作示范”;要突出文化自信自强,在传承岭南广府文脉上“扛大旗”;要突出增进民生福祉,在推进共同富裕上“树标杆”;要突出构建新安全格局,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塑样板”。

  其中,在突出赋能制造业当家方面,将坚定发展高端都市型制造业和高品质现代服务业,走出一条高端高新高效、集聚集群集约、辐射带动全市的带动型经济发展新路。

  要抓大产业大集群。要坚持发展制造业不动摇。运用数字技术、岭南文化,推动陶瓷、针织、童装、不锈钢等传统优势产业原创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鼓励制造企业“裂变”专业服务优势,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推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轻工纺织等4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汽车、先进材料等2个200亿元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梯队。要打响“禅城服务”拳头品牌。聚焦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业态,推动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为佛山制造提供赋能支持。推动旅游休闲、商贸服务、健康养老、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元化,以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提质升级“1+1+3+N”商业格局,实现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有机融合。要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前瞻谋划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要抓大平台大载体。东部着力打造以金融保险、总部经济、专业服务为重点的高端服务引领极;中部着力打造以文创、数创、科创于一体的创新创意大走廊;西部着力打造以精密智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新高地。

  要抓大企业大项目。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打造“草灌乔”有序发展的企业梯队;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布局落子,形成可持续、不断档的动力源;要坚持服务至上,把面对面、点对点、一站式精细化服务机制延伸到所有市场主体。

  要抓大活动大品牌。把重大活动作为展示形象、聚合资源、引领发展的重要平台,打响中国陶瓷创意周、胡润中国陶瓷创新榜等活动品牌。办好工业互联网佛山论道大会等重大活动,继续承办一批“国字号”“省字号”的赛、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