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合作区位于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 |
国际量子研究所 |
位于福田保税区一栋直抵天际线的高楼和旁边铜钱形状的建筑格外抢眼 |
策划/李时平 李天军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新时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孕育而生,熠熠生辉。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深圳、香港一水相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合作区的建设一直备受瞩目。在这块面积不大的区域,区位优势突出,跨境直联互通,辐射大湾区。深港合作效应在这里互补放大,河套合作区成为深港科创发展和世界级创新平台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和撬动点。 近五年迈入发展快车道 河套合作区位于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面积3.02平方公里。河套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从地理学上看,河套是指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的河道。“深港河套”地名的诞生,正是缘自两地共同治理深圳河。1997年5月,深圳与香港共同开展河流防洪排涝工程,将深圳河截弯取直,形成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 深港两地一衣带水,这片拥有着独特区位优势的重要区域在近五年来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1月,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包括“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深方科创园区。”2019年,深港河套出现在两大国家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这一特殊区域,随后被写入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成为粤港澳“两廊两点”中的科技创新极点。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发展策略》提出,规划将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整合建设“新田科技城”,面积约240公顷,成为打造香港未来硅谷、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去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依托深港河套等重大创新载体,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 空间拓展取得重大突破 从空中俯瞰河套合作区,位于福田保税区一栋直抵天际线的高楼和旁边铜钱形状的建筑格外抢眼。据了解,长富金茂大厦的主楼超过360米,从2015年落成起便保持园区最高楼的纪录至今,乘梯而上,深港两地大好风光可尽收眼底。这座大厦的19楼和21楼,还同时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的办公所在地。得益于产学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和为入驻企业量身打造的全链条服务,“楼下科研、楼上创业”正逐渐成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的新常态。 河套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承载了诸多深港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项目要落地、产业要发展,空间是首要保障。在有限的土地上“开疆拓土”,近年来,河套合作区取得了重大突破。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河套合作区“租、购、改、建”四策并用,10个专业化科创园区、6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陆续投入使用,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和二期、河套国创中心等创新载体,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资源。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将新增30万平方米科创及配套空间,预计今年投入使用。预计到2035年,共计超300万平方米的科研、产业及配套服务空间将持续供给,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多措并举,正在推动着河套合作区旧貌换新颜。相关部门利用福田保税区现有仓库厂房在层高、承重等方面的良好条件,以“项目化、定制式”积极推进新空间改造,筑巢引凤打造优质科研空间新高地。未来,皇岗口岸片区货检区还将释放40万平方米土地,成片打造协同创新区,为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港协同政策先行 “谁能干就让谁干”,近日,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面向全国发布“揭榜挂帅”6个项目需求,单个项目最高可获2000万元资助资金支持。这6个项目聚焦微电子、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及新材料等重点科研领域重大关键问题,均征集自行业领军企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型企业、科研团队积聚力量、群策群力、破解难题。 而早在去年7月,福田区重磅发布三大新政策:河套合作区深港“联合政策包”、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产业政策包”和港澳青年支持计划。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作为首套由内地和香港共同研究编制的联合政策,以深港现有政策为依托提出28条具体举措,园区新增研发项目可申请深港双方的双重资助,已获港方支持的研发项目可申请深方的配套,支持科创人才可以申请深港两地的资金、住房等多重支持,同时在深港协同评审制、孵化器协同运营等方面率先破题,突破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深港协同,政策要先行。河套合作区从诞生至今,就担负着改革探索的重要使命。率先制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从七大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支援保障的紧密结合,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陆续出台了“产业政策包”“港澳支持计划”和“揭榜申报”等“一揽子”优惠政策,福田区正努力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河套模式”。 “我们将坚定不移在制度创新上出新策、探新路,以更大力度促进创新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更深层次推动深港科技管理规则衔接,更大范围拓展两个园区的管理机制对接,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独特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独特支撑。”河套建设发展事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 评论 河套连深港 一起向未来 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深港双方协同联动合作,势必将更加紧密。 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深圳提出的要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处深港两地,有着跨境、跨制度、跨关税区的独特优势,辐射带动作用强劲。其中,福田保税区承载着深圳外贸“稳增长”和“促科创”的双重使命。扎实的外向型经济基础、成熟的产业配套和高效的通关环境,为河套合作区科研项目的进驻“架桥铺路”。 总体看来,河套合作区具有四大独特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突出,跨境接壤得天独厚,地处深港“直接结合部”,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其中深圳园区拥有皇岗和福田“两大口岸”、保税区一号通道三大通道,跨境直联互通,辐射大湾区。二是制度优势突出,一区两制条件独特,“一河两岸”分属香港和深圳管辖,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双重制度优势。三是空间载体独特,有利于探索国际先进规则。四是深港优势耦合,合作效应互补放大,深港双方在合作区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成为香港科创发展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和撬动点。 河套连深港,站在新的起点上,深港务必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携手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河套合作区大事记 ●1997年5月 深圳与香港共同开展河流防洪排涝工程,将深圳河截弯取直,形成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 ●2017年1月 深港两地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共同建设包括港方0.87平方公里和深方3.02平方公里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17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 ●2019年2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2019年8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部署要求:“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2020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21年3月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2021年4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优先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2022年5月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依托深港河套等重大创新载体,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