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美丽乡村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吴伟荣 摄 |
惠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欧国强 摄 |
惠州加快农业现代化升级改造 惠东宣供图 |
本期策划统筹 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惠宣 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建设日新月异;“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广袤无垠的乡间颜值底蕴并存……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一幅生机勃勃的壮美景象正在惠州大地徐徐展开。 惠州地域辽阔,有相对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也有发展滞后的北部山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如何将这一短板变成潜力板?“百千万工程”是“破题之钥”。 当前,惠州正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聚力打造省级典型县镇村,努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壮大县域经济 集中资源建设“3+7”工业园区 欣旺达动力电池L5线扩产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17.5亿元、年产值50亿元的大金空调等项目全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已初具规模……作为惠州“百千万工程”创先类县,博罗全力做厚做实制造业家当,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成为了惠州乃至全省县域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年1-9月,博罗不断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2%、13.9%,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 发展县域经济是惠州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今年1-9月,博罗、惠东GDP分别增长5.1%、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水平0.6、0.5个百分点,龙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2%。根据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博罗县以全国第69位的排名上榜,较去年大幅前进12位,成为广东省唯一上榜的百强县;惠东县经济总量在全省创先类15县中排第2位。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项目大平台。惠州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3+7”工业园区,即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7个县(区)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 “3+7”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持续提速。8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的通报》,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共3家)。今年1-9月,“3+7”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818亿元、工业投资766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达68%、63%,产业集聚度持续增强。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同时,惠州不断提升县城承载力、吸引力,打造高品质城市。惠州正持续推进53宗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如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今年1-9月完成投资29.67亿元。 在此基础上,惠州还推动解决一批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持续扩大农村优质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截至9月底,2023年新建乡村规范化幼儿园5所,新增公办学位1490个;加快“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县(区)第二人民医院”5家;优化老年人服务,各县(区)为本地户籍老人提供5-15元不等的助餐补贴……一系列项目的落地,推动着城乡融合的脚步不断加快。 加快农业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泰美镇,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车辆川流不息,瓜果蔬菜等新鲜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这片1500亩的土地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功能最优、联农最广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实现农产品“买全球、卖全球”。 惠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和海洋大市,坐拥着广阔空间、丰富资源,为惠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惠州区位优势明显,已构建起“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网络。今年1-9月,惠州农林牧渔业产值328.6亿元、增速6.6%,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走进鹏昌农业养殖基地,“咯咯咯”声此起彼伏,一排排蛋鸡争先恐后“夺食”,养殖场通过全自动智能环控保持全年恒温,日产鲜蛋超百万枚;石坝镇三黄胡须鸡远近闻名,当地正建设冷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惠东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里,深海网箱数字化养殖,孕育着现代渔业产业链;博罗县预制菜产业园里,净菜加工、生鲜出口、预制菜生产等热火朝天…… 惠州农业不断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卓有成效。 惠州已经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荔枝、三黄胡须鸡)2个,国家级产业强镇(龙门龙田镇、惠东梁化镇)2个,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24个,形成“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发展格局。 农业领域精准招商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加速跑”。日前,以“‘乡’约鹅城,共促振兴”为主题的2023年惠州乡村振兴招商对接会举行,本次对接会洽谈合作项目共59宗,投资总额224.88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29宗,投资金额84.12亿元,主要涉及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文旅康养等领域。 “近年来,我们坚持乡村产业与乡村建设两手抓,推动乡村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打造生产加工、流通集散、品牌展销、农业科技等一体化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正深入推进7个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打造三产融合发展样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产业强镇建设,构建国家、省、市产业平台梯次发展格局,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和美乡村 力争年内1043个行政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在惠州乡村,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四季见花,基本已成常态。远离城市的喧嚣,找一处农家乐,住农家院、品农家菜、看农家景,成为不少城里人休闲度假的首选。 村庄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这也撬动了社会资本参与。墨园村建成了村企合作项目——“墨园里”民宿,结合当地旅游资源,还共同打造自然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基地,推出东江观光、插秧体验、木工制作、古法造纸等20多项活动,设置农博馆展厅,每年吸引广深莞惠5000多位学生参与;同时优先聘请村民实现村里就业,今年新建的旅客中心也将运营起来,村里的农文旅业态也渐渐丰富了起来…… 这是惠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据惠州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刘艳军介绍,惠州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力争把惠州50个典型村都打造成为特色精品村;力争年内实现全市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达到10万元以上、60%达到20万元以上。 农村广阔天地蕴含无限机遇,年轻人回乡创业也成为一种新潮流,叶伟荣便是其中一位。他曾在外地从事自媒体行业,返乡后他尝试把在外了解到的新业态与福田镇的特点相结合。随着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徐田古村焕发新容貌,乡村旅游兴旺。瞄准这一时机,叶伟荣决定结合“网红”经济,打造帐篷露营基地。2022年,田小野露营基地对外营业,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叶伟荣说,选择回乡创业,浓浓的家乡情怀是其一。作为土生土长的福田本地人,他也想为乡村振兴注入一份力量。他觉得,家乡的创业氛围良好,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增多了,商业业态逐渐丰富,整个福田都变得活力十足。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性、接长期性工程。刘艳军表示,接下来惠州将继续巩固深化“植绿”“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抓紧抓实“百校联百县”、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等工作。“第四季度,将突出抓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典型县镇村选树培育、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方面的重点工作。”刘艳军介绍,具体而言,将加快推动组建镇村发展公司、推行乡村职业经理人、推进政府财政资金“拨改投”等改革试点示范项目落地。鼓励国有企业牵头,组建一批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公益性经济实体、产业园区等发展平台;突出抓好惠东、博罗2个典型县,以及惠城区汝湖镇、惠阳区新圩镇、惠东县白盆珠镇、博罗县石湾镇、龙门县永汉镇等5个镇的典型培育工作;深入学习借鉴浙江“桐庐经验”,强化市领导挂钩联系镇(街)的督促指导作用,因地制宜、集约节约、发动群众,营造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新闻链接 惠州创新实施 六大攻坚行动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惠州突出高位统筹、系统谋划部署,构建上下贯通、运作畅顺的指挥体系和运作机制,六大攻坚行动效果初显,推动更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开展党建引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示范攻坚行动,从推进“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4大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激励广大干部在“百千万工程”中勇于担当、奋发作为。 开展县城综合承载力提升攻坚行动,谋划推进53宗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今年1-9月完成投资29.67亿元。 开展千亿产业园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今年1-9月,全市“3+7”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48.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1.3%。 开展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创强培优攻坚行动,重点培育发展博罗县石湾镇等3个中心镇,选树惠东县白盆珠等5个美丽圩镇典型。围绕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抓项目建设,今年续建、新建城建领域项目112个,总投资约58.81亿元。 开展城乡流通网络畅通攻坚行动,完成两个县级处理中心建设,建成11个镇级寄递共配中心、1043个村级服务站,实现快递服务镇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巩固优化攻坚行动,以1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为重点,狠抓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治理“三大革命”,8月和9月清理村内沟渠和生活污水乱排放近6806处,对344座农村公厕加强了管护,清拆影响村容村貌乱搭建1723处。目前,全市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自然村有875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