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大屋还保留着不少精美木雕和石雕 |
岚派村历史悠久 |
文林第代表着许氏历代对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 |
众多古建筑占据岚派古村将近一半面积 |
文/杨锦强 周婷婷 图/王小虎 廖咏琳 位于惠州北部的芦洲镇,千百年来,东江穿境而过,潺潺江水不断滋养着这片土地,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该镇乡间田野里稻谷飘香,青山碧水交相辉映,文化古迹星罗棋布。其中,一个名为岚派的古村中,拥有众多明清古建筑,至今保存较完好,受到世人关注。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占据岚派古村将近一半面积的百年老宅,竟是同一个传奇家族——岚派许氏所留的历史印记。旧时,岚派许氏种植甘蔗并发展制糖业,因东江水运之利,通过航运将糖制品运至广州、东莞等地出售,逐渐成为东江流域叱咤一方的糖业大亨。 历经400多年的兴衰浮沉,岚派许氏家族昔日的繁盛早已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有一座座沧桑的古宅老屋,作为其经营糖业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当前,当地正积极推进岚派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有关项目,计划打造内涵丰富的特色旅游景区,实现岚派传统村落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古村落文旅产业发展。 走访 制糖遗迹至今犹在 残留古韵诉说辉煌 日前,记者前往岚派村实地探访,仍能在村中找到糖房、糖寮等遗址。只是遗迹犹在,朱颜已改。如今,许氏家族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大多由于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且屋内杂草丛生,沧桑破败感油然而生,残存的古韵似乎在向世人诉说昔日的辉煌与故事。 岚派村中最气派的古建筑当属二房大屋,其于2012年被确定为惠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该屋占地面积3436平方米,是传统“九井十八厅”客家民居建筑,由三堂、二横、二角楼、前围、后座构成,两层砖木结构。屋内的横梁和斗拱,至今还保留着不少精美木雕和石雕。据村民介绍,以前二房大院的院子是用来晒糖的,后座则用作糖仓库,因此被称为“糖房”。 二房大屋房屋众多,并由四通八达的小巷串联起来。据村民介绍,当时二房大屋高峰期住有100多人,后来渐渐搬走,如今只剩下几户人家还在居住。在有村民居住的一侧房屋外,可以看到一条完整的麻石条路面,路面干净平整,不似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模样。无人居住的房屋则基本堆放了杂物,墙体、窗户、大门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该屋基本格局保存尚可,只是第二进左半到横屋间被建为现代楼房,左角楼上部被拆除,倒座房前、糖房院左及两边皆被加建现代平房。 从二房大屋出来后,沿着村道缓缓而行,不久便可到达五房糖房,其于2012年被列为惠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该屋平面微呈凸字形,三进二横,占地面积732平方米。硬山顶,阴阳瓦,龙船脊,青砖清水墙下部夯筑,两层砖木结构,基本以墙承重。门有门斗,以花岗岩框边。大门两边为敝开式倒座房,后院左右及左横屋头间开有侧门,三进二层上开较大的木框方窗。据村民所述,五房糖房为储糖、晒糖专用房。 至今,五房糖房大体格局得以保存,然二三进间右边建起了两座简易平房,二进中部被建成为现代两层楼房,敝开式倒座房被封以砖墙。目前,可以看到有村民在居住,院内摆放着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如果不是门前挂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乍看之下,与普通的老宅并无太大差别。 “当时村里很多人家都有专门的房屋用来储糖、晒糖,因此称为糖房。后来大家不再制糖,糖房或变为普通老民房,或挪作他用。”今年83岁的村民许国兴说。 五房糖房不远处是文林第,虽没二房大屋气派,但其木雕和壁画同样精美。该屋占地面积3027平方米,由一前围、三堂、左二右三横屋构成。前围为倒座房,与左右横屋相接形成大院,门额挂木横匾阳刻“文林第”,内斗两层。门厅仪门上木匾阳刻“六谦堂”,两侧为堂横屋门。右外横屋门开于正面与堂横屋齐平,左外横则于堂横屋与前围相接处开门出入。 文林第代表着许氏历代对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如今,文林第整体保存尚完好,只是倒座房基本被改为现代平房,左外横屋中部已不存,变为巷道,后部及最外部为后建房屋。值得一提的是,古时村中的道路皆为泥路,而许氏专门在文林第大门与二房大屋南门之间专门修有一条青石板路,该路宽五六十厘米,长五六百米,至今仍在。由此可见许家财力雄厚,也说明许家人关系密切。 除此之外,岚派村还有“泰记”“下糖房”“新屋”“六房公”等历史建筑,它们不仅经历了许氏家族几百年的盛衰荣枯,也见证着东江流域从明清至民国年间的历史变迁。 溯源 家族齐心因地制宜 发展壮大叱咤一方 据许氏族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芦洲岚派已有李、游、黎、曾等10姓人在此安家,后许氏开基先祖许钦贵从福建漳州迁徙至此。初时为人打工维持生计,因勤劳友善被当地人的接纳,娶了当地居民为妻,开始家族的繁衍生息。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许氏在岚派扎根壮大。到了第四代,人丁兴旺,且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遂开始琢磨如何提升家庭经济实力,以及舍本供子读书,提高文化水平。岚派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靠东江,潺潺东江奔流不息,江边两岸土质松软肥沃,非常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尤其是甘蔗种植,因此,许氏结合实际情况,开始种植既耐旱又耐涝的经济作物甘蔗,同时发展手工制糖业。 在许氏四代人的艰辛努力下,许氏第五代拥有了发展事业、学业所需的基础条件。许氏第五代共有兄弟42人,适逢清朝康熙年代,社会稳定,家业日趋兴旺,他们开始创业兴家。其中一家6个亲兄弟创造了许氏最鼎盛的岁月,使得许氏成为糖业大亨,叱咤东江流域。 许氏第五代这一家六兄弟各有特点,他们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共创家族大业。长子许钦仕天资聪慧,最擅长做生意。据许氏族谱记载:“(许钦仕)尤善经营生业,钱财出入明白,妇女咸服其平。”许钦仕深知岚派位于东江边的优势,故以东江水运之利,将糖制品航运至东江下游的广州、东莞等地出售。同时他做生意公正,钱财出入清晰,不吃亏也不占人便宜,因此生意越做越大。同时族谱也记载着“六房起家,公(钦仕)先有力”。 次子许命仕“与兄长创立六房门户,东走西驰,艰难立业”。因许钦仕“年甫四十而终”,许命仕开始接管生意,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经营。原来许家经营生意有本钱后,许命仕开始沿着东江边买田买地,横沥、泰美秀岭等沿江一带的土地基本被他收入囊中,后租给当地村民,统一种植甘蔗,收成时再统一卖给许家。同时许家在当地建立糖寮加工制糖,再通过航运将糖制品运往东江流域各地销售。 三子许朴仕则“初矢志读书,以长兄故,始理家财”,四子许苑仕朝夕督耕,打理许家在外的田地耕种,“路上一草一木皆携至家”。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许氏兄弟分工明确,且家族糖业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至此,许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糖业大亨。 据村民说,许家所产的糖量当时在东江流域数一数二,在东莞建起一条糖业大街,店铺仓库数十家,作为岚派到广州的糖业中转站。 由于兄长们均忙于做生意,五子许芳仕励志读书,影响后人;六子许庄仕则逊志务学,聘请名师教诲子侄。如今岚派村的二房大屋、五房糖房、文林第等古宅老屋,皆是这六兄弟及其后裔建造的。 自古民间便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富甲一方的许氏家族同样遭遇了这个问题。许氏第八代开始,家道中落,昔日繁盛的景象不复存在。如今,只剩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历史遗迹,成为了许家光辉岁月的最好见证。 发展 人文赋能“农旅”串联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位于惠阳、博罗、紫金三县交界处的岚派村,历史悠久,三面环水,背靠群山,沿途风景旖旎,先后获得“广东省传统村落”“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称号。2022年,该村入选惠城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后,村里开始修缮广场、打造公园、修建人行绿道、铺设沥青路面、整治农房外立面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如今,静立于东江之畔的岚派古村,风光正好,民风淳朴,村道整洁,白墙黛瓦,野静风清。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时过境迁,曾经热闹非凡的二房大屋、文林第、五房糖房等古建筑,已步入了“风烛残年”,或杂草丛生,或墙体倾斜,或砖瓦脱落,或门窗破损……它们作为岚派村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研究传统糖业发展与家族传承文化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 同时,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村民情系宗族,对这些古宅老屋抱有深切的情感。“它们不仅是一代代岚派村民的乡愁记忆载体,更是家族曾经繁荣兴盛的历史人文见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或许后人什么都看不到了。”许国兴表示,希望大家增强保护意识,保护好历史建筑的原貌,且能得到妥善利用。 目前,岚派正积极推进岚派村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有关项目。“岚派村最大资源就是古建筑,其中二房大屋最具代表性。”岚派村党总支部书记许合辉介绍,岚派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古建筑众多,兼具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接下来计划依托二房大屋、文林第等特色古建筑打造古色古香的民宿区;依托独特的山水田园基因,建设集休闲、养殖、餐饮于一体的农园开发观赏项目;依托地理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后统一种植特色水果,建设果园并开展家庭采摘和亲子劳动等体验项目,最后串珠成链打造特色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岚派村也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许合辉介绍,一方面,加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景观绿化建设、开发美化滨水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记者从芦洲镇获悉,岚派村作为广东省首批入选的传统村落,该镇未来将充分利用岚派村历史建筑、特色产业等核心资源和东江生态景观,发展成为集历史人文、乡村休闲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生态田园滨水旅游村庄,计划打造成适度发展、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的宜居乡村,中草药与高端有机蔬果种植的康养基地,以及活化历史建筑、传承传统工艺的岭南历史名村。 古色古香的民居区、一望无际的甘蔗园、风光无限好的宜居村……值得期待的是,通过各类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岚派村中许氏家族遗留下来的古宅老屋将迎来“重生”,在奔流不息的东江见证下,向游人讲述岚派许氏家族以糖业叱咤一时的辉煌往事。 文脉故事 岚派许氏与墨园陈氏 墨园村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保留了众多古建筑,是惠城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个古建筑群。其中以陈氏三大屋——大夫第、茂记与荣记大屋、二记大屋最为出名。 300多年前,墨园陈氏祖先迁居至此,后在家族第六代祖先陈尚忠开始兴盛。其发家故事至今仍被陈氏后人津津乐道。相传,陈尚忠娶了芦洲岚派一户有钱人家的女儿,因聪明伶俐,深得岳父喜爱。由于家里穷,岳父便赠送了一大坛白银给他。在得到岳父资助后,善于经商的陈尚忠开始在东江利用船运做贩糖生意,赚了大钱,因此在墨园村建了一座4000平方米的大宅,也就是如今的墨园大夫第。陈尚忠长子陈文则追随其从商,次子陈泰一心读书,最终中了举人,后来他们分别建起了茂记与荣记大屋、二记大屋。 鲜为人知的是,墨园陈氏后人口口相传的“岳父”就是岚派许氏第五代祖先许苑仕。据岚派许氏族谱记载,许苑仕“一女曰黑,配墨园监生陈公廷弼,举人陈泰之母”。 关于岚派许家和墨园陈家之间的关系,许合辉略有所闻:“曾听老一辈提起,陈家和许家几百年前曾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