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梌山,惠州人的乡愁

来源:羊城区域     2024年03月15日        版次:ZHA11    栏目:文脉手记    作者:贺沁怡

  文/实习生 贺沁怡

  

  1949年至1956年期间,惠州大型的重要活动都在中山公园举办,如开大会、看戏剧、打篮球、看杂技等,公园内经常围满了从周边赶来的百姓。

  “你看前面这片地,我们以前吃了晚饭后,大家都聚集围坐在这里聊天、看露天演出,十分热闹!现在是不能了,只能在公园散步、遛弯儿。”因常年居住在梌山,耄耋之年的黄澄钦老师与梌山谊切苔岑,提及梌山,旧日仿若昨日,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黄老常以惠州故事入画,十年如一日描绘惠州西湖景色,他的画室驻于中山公园一墙之隔巷里攀满绿植的二层小楼中,可在阳台一览梌山全景,平日里梌山四季与他相伴作画,正如黄老画室对联所书:坐拥梌山赏古循翰墨。

  在黄老所指旧日梌山内的娱乐区域,此处已然是覆盖上了新的砖石,旁侧种满花圃绿树,前方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山纪念堂,后方是矗立着的孙中山石像。一些市民带着孩童在此处悠哉散步,或是奔跑嬉戏。站立背对着中山纪念堂,一览公园场景,年初新开馆的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就位于左前方,砖红的墙与绿色的屋檐在葱茏绿影中很是显眼,不时有游客或市民驻足扫码进馆。公园内一派其乐融融,虽不如上世纪的热闹盛况,但亦是生机勃勃。

  梌山之景包含中山公园,但不局限于中山公园。惠州州府官署千年常驻于梌山,“惠州第一井”梌井也凿于此处,如今,梌井重现展示馆内展出,府衙遗址也见诸世间,府衙官署文化日渐苏醒,文物力助惠州府千年史开口述说。而在中山公园东外侧,隐匿着仍沉眠的著名合江渡口。

  据方志记载,明代之前,惠州城内只有合江一渡,宋代合江渡因建在府城小东门外,又称小东门渡。惠州府、县两城被东江与西支江分隔,两江四岸民众来往,全靠木船摆渡过江,俗称“横水渡”。由于当时惠州对外交通主要靠东江水路,该渡口不仅是民众生活的码头,还是官吏、贵客进出往来的渡口。北宋苏东坡南贬惠州,就是由此渡上岸,昔日再贬儋州时,苏东坡也由此渡登船离惠。合江渡口阅尽悲欢离合、人间沧桑,不知成为多少人的人生渡口,如今因地势变换,现代建筑的驻入,渡口已被舍弃不再使用,默默隐于灰墙苔藓之中。

  走访发现,合江渡口原貌已不存一二,红砂岩砌成的石阶已毫无棱角,苔藓与缺口布满这短短的灰阶,裂缝贯穿表面,将原完整稳固的石阶分裂成高低不平的块状砖阶。一块不起眼同色调的石碑刻着合江渡口的介绍阐述,但是却无人驻足了解这著名的渡口。渡口前侧是一株苍劲古榕,旁侧是居民住所以及商铺,石阶前方通向主路的小径上站着两个学生,看到有人蹲下阅看石阶上的说明石碑,也好奇地转头望了过来,似乎也想询问这块普通的石阶有什么看头。夕阳能照耀到古榕上,却无法为陷于低处的合江渡口添上一抹暖色,渡口与灰墙和背光的居民住所墙面形成一方天地,只有盈盈绿色晃动着好似有话要说、有歌要吟。

  合江渡口作为梌山的一部分,缺少了悉心的保护和宣传,毗邻中山公园和西湖,却成了两大景之中的凹陷处。而梌山除了合江渡口,还有着残存的明代城墙,更有未重建的野吏亭……历史名城少不了遗址风华,文物实证归纳着城市千年史的常见景致,梌山记录着惠州的点滴,可称之为梌山人的惠州人,能否让与梌山同栖的遗址重现旧日风采,由今寻古,为后人提供管道一窥惠州府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