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近视无法治愈,而近视并非戴眼镜或者手术矫正那么简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于今年6月发布了最新版的《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提醒儿童从2岁开始进行屈光筛查,早期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不足。 每天户外运动2小时 《指南》指出,近视前驱期的儿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综合措施干预,可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 远视储备可用来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据了解,新生儿眼球一般为远视眼,屈光度约为+2.50至+3.00D,这种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如果过早过多近距离用眼,如在6岁前已消耗完远视储备,则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6岁学龄儿童的远视储备平均为+1.38D,随后每年以平均+0.12D的速度减少,8-9岁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0.37D),15岁时远视储备约为+0.31D。如小学一年级时远视储备已消耗完,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提醒,为保护远视储备,应当把近视防控前移到学龄前儿童,在学龄前应定期接受儿童眼保健及屈光筛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使远视储备保持在正常范围。 高度近视或可致盲 “近视了没什么大不了,戴眼镜或者做手术就看得清了。”这是很多家长的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王宁利指出,近视眼无法治愈。矫正手术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术后近视患者眼底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多伴有眼底的病变,这些眼底病理性改变依然存在。 即便现在有很多矫正近视的技术和产品,比如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等器械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这些都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措施,使用后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指南》明确,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眼球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易进展为病理性近视,进而可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目前,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包括黄斑萎缩、视网膜裂孔等眼底疾病,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眼部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保护视力的同时,更应防控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尽量减少致残、致盲的风险。
-
即时新闻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近视防控应前移到幼儿期
来源:羊城区域
2024年06月25日
版次:ZA11
栏目:专家解读
作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