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陀罗儿童绘画活动中,某一七岁儿童的画作。(画作经受访者授权同意在本文发布,谢绝其他方面转载)
■孩子把看到的,都“拍照”画下来:中大,妈妈说的超级大校园里,有高楼,有树,有灯,有自己,湖里有许多小鱼,围着漂亮的荷花。
简介 李玲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曼陀罗绘画分析师,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外聘咨询师,佛山人民电台特约嘉宾。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艺术表达了人生,行为揭示了内心。画画,不仅能让自己被自己所见,也能被众生所见,进而改善了一切关系。这,不仅是成人的渴望,也是儿童的需求。
然而,儿童的技艺和表达力,能承载这样的需求吗?
能。比如使用“曼陀罗绘画”。
近日,在2022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曼陀罗绘画分析师李玲玉,在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专访时,为我们介绍了这种表达和沟通的“工具”。
曼陀罗绘画能整合内心
李玲玉介绍:“曼陀罗绘画,是一种表达性、艺术性的心理咨询方式,它由心理大师荣格所创。曼陀罗绘画有‘涂色卡’和‘自由绘画’两种形式。‘涂色卡’形式,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来进行涂鸦及创造。孩子在涂鸦、颜色选择等的绘画过程中,将情绪、情感等进行了表达(再由咨询师进行下一步工作)。‘自由绘画’形式,是定义主题或不限制主题的绘画,让儿童把想法、思想等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作为艺术表达性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曼陀罗绘画可以通过象征的方式展现绘画者的无意识冲突,并借助曼陀罗特有的整合功能,整合内心的矛盾,获得内在的和谐与稳定。”
记者了解到,人的精神或者人格,尽管还有待于成熟和发展,但它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一个原型,荣格将其称为“自性”,是一种体现心灵整合的原型——
荣格本人,通过绘画曼陀罗,实现了心灵整合,获得自愈。
那么,对于孩子们而言,操作上又有何不同?
“小朋友没办法像成人一样用言语(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造型、颜色、笔触,则能很好传递他的内心。在儿童及青少年咨询工作中,曼陀罗绘画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李玲玉说。
《愉快的一天》,不同的期待
李玲玉援引了一则自由绘画的曼陀罗艺术行为,来解释这种沟通的可行性。定义主题的曼陀罗绘画《愉快的一天》,要求家长和孩子各画一幅画,表达出他们印象中的“这一天”。“画作出来后,我们‘看见’,家长和孩子的想法,真的有很大的区别。”
经受访者同意,李玲玉向记者分享了家长的感受。他们带着孩子,来到了中山大学校园,本意,是希望孩子认真看看巍峨的教学楼、白发苍苍的教授,并被“大楼和大师”所感染,从而奋发求学。
记者看到,孩子画下了另一个世界:青青池塘、荷花绽放,这个鲜艳的视觉中心如同一个小星球,星球上,仿佛被万有引力各方向所吸引住的校门、高楼,以它们本来面貌存在。画面下方,一个敞开双臂仰卧的孩子,以这种放松的姿势,注解了他的情绪。
“孩子把他看到的,都以‘拍照’形式画了下来。他说,他当时和妈妈一起在湖边坐着,他非常喜欢这种共处的感觉。”
“那么,在下一次的出游中,家长就会更加倾向以孩子的视角去策划形成,以期持续保持他对这种活动的兴致,达到更好的亲子效果”,李玲玉说。
最后,她援引了陈灿锐、高艳红所著《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中的论点:绘画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儿童没有涂鸦的经历。儿童心理症状的显著特点是他们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内心体验。基于此,绘画成为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而通过绘画来认识儿童的内心世界,就具有独特的优势。
“语言,是最高级的表达,但也是最单一的表达。画画,能将孩子其他感官的话语整合表达。对于人与人而言,这是一面真实的镜子,也是一种真心的链接。”
(本文图片由咨询师提供,授权刊登,谢绝另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