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智能门锁多元化竞争延伸 业内呼吁提高品质及服务

来源:新快报     2022年11月11日        版次:A16    作者:梁茹欣 毛静

     ■VCG供图

     扫码了解更多“家·生活”资讯

  “双11”秀新品、秀价格、秀功能……

  随着“双11”大促接近尾声,各大电商平台今年的促销活动也暂告一段落。其中,智能家居毫无悬念再次稳居各类家装消费榜单。作为“入门即智能”的场景构建者,智能门锁成为当下不少消费者触电智能家居的首选。今年,消费者在一旁“买买买”,厂商还不忘大秀“肌肉”——产品价格不断下探的同时,功能更是花样迭出,从基础的指纹解锁,再到猫眼、指掌静脉开锁、3D人脸识别等等,带动行业集体走向竞争。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厂商多在功能上“原地打转”,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突破。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及服务,才是行业目前迫需解决的痛点所在。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毛静

  1

  产品价格下探

  “指纹锁券后到手价300元起”

  11月是传统电商旺季,许多智能门锁厂商在这时会趁着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推出各种新品大秀“肌肉”。与往年相似的是,通过低价抢占生意几乎是业内共识。

  11月9日,新快报记者在电商平台“天猫智能门锁热销榜单”上看到,这类产品的价格普遍不高,标价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例如,小米某基础款智能门锁给出了“预售到手价不高于699元”优惠;凯迪仕一款智能锁“券后价只需849元”;一向走高端路线的施德曼也与大众逐波,推出折后价900余元的产品;今年上半年才刚刚入场的新晋成员华为,于10月底发布的最新智能门锁产品,亦只是千元出头。

  在上述品牌之外,还有更多不知名的电商小铺一并涌向低价市场,试图从中夺得一杯羹。其中,一家名为“某某五金旗舰店”甚至打出,“指纹锁领券后到手价300元起”的宣传标语,目前该款指纹锁已有200多人下单购买,并挤进热销榜前20。在商品详情页上,“指纹开锁”“3D人脸识别”“多屏可视猫眼”是这类产品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事实上,智能门锁的价格近些年一直在持续下探。精准研究院曾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智能门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一款售价2000元的门锁,其成本大约只有1000元,其中有50%来自于五金件。在未来,智能门锁的成本依然存在30%~50%的下降空间。

  另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智能门锁线上均价为1544元,其中千元以下产品的市场份额为37%。2022年1-8月,在智能门锁线上市场价格段分布中,800元以下份额为30.1%,同比增长9.8%,1000元以下的市场份额占比共计达45.1%。而随着价格门槛的降低,消费者对于智能门锁的接受度正逐渐提升,品牌数量水涨船高。2022年上半年,智能门锁线上在售品牌超300家,在售机型接近1800款。

  汇泰龙品牌总监王清早向新快报提供一组品牌数据指出,在电商渠道上,1500-2500元是消费者实际购买中高端智能锁的主流价格带,猫眼、3D人脸识别、指纹解锁等功能是消费者选购的热门选项。其中,年轻群体是智能锁主要购买人群,26~35岁的占比在六成左右;在地域方面,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上海等地的消费人群较为集中。王清早表示:“北上广及江浙等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较为靠前,生活水平、互联网普及度、智能产品消费意识较强,因此对智能锁的需求度相比更高。”

  2

  消费者有微词

  “智能门锁,首先应该是一把锁”

  按照业内普遍认可的说法,智能门锁作为“入门即智能”的场景构建者,厂商可以此为基础,联动其他智能家居布局整个生态链,进而入局智能家居赛道。因此,除了专业的锁具品牌之外,该赛道还吸引大批来自互联网、家电等领域的新“玩家”入场。

  智能门锁的广告一度铺天盖地,宣传的标语主要围绕“高安全等级”和“智能联动”等功能。据智能产品“发烧友”陈先生称,2017年底,他入手绿米首代智能门锁S1,花费1799元。“当时家里装修,是为了全屋家居联动才买的。”陈先生当时觉得它既时髦又实用,可以实现进门自动开玄关灯,出门自动开始机器人打扫等,平时出门还不用随身携带钥匙。

  不过,他很快发现槽点。“为看到门外访客,自己购买一个可视门铃和智能门锁搭配使用,结果门铃三天两头就没电。这款门锁没过多久就被淘汰掉了,2020年购买了同品牌的另一款搭载摄像头功能的产品。”陈先生对新快报记者表示,由于智能门锁比较依赖电池,其使用寿命很大程度取决于电池的质量,此前试过因电池漏液导致门锁损坏而被锁在门外。

  有其他消费者也提到,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的续航时间大多仅为数月到一年不等。一旦断电就很容易将人“拒之门外”。即使产品可支持充电宝应急供电开锁,配有实体钥匙开锁等功能,日常使用也偶有不便之处。

  除此之外,智能门锁的安全及质量问题也引起外界的质疑,并在近些年遭到监管部门多次点名。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智能门锁等12种网售产品质量的国家监督抽查。检验的123批次智能门锁产品中,发现4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4.1%,较上次抽查上升22.4%。今年1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电商平台销售的智能门锁产品开展比较试验及安全可靠性测试,发现这类产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标志信息不完整、IC卡易被复制、电路可靠性差、无防拆报警功能、图像识别功能安全性差、信息安全性差”等方面。

  在黑猫投诉搜索关键词“智能门锁”,相关结果有700多条,消费者投诉APP功能无法使用、门锁无法安装、突然没电或不能识别指纹导致开不了门、出现质量问题多次维修无果等。有消费者表示,智能门锁,首先应该是一把锁,不会被随意撬开、不会被“黑盒子”干扰破解。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给予用户更多选择权,进而赋能智慧生活场景更多的可能。

  业内人士分析

  “行业内卷下品质与服务良莠不齐”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18年至2021年中国智能门锁渗透率稳步且增长迅速,2021年中国智能门锁渗透率达12%。尽管市场渗透率较低,但行业竞争已日趋激烈。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小米从低价产品入局,再向中高端延伸,行业销量稳居前列;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德施曼,开始试水布局中低端产品;凯迪仕则布局覆盖所有价格段的消费群体。截至2021年底,小米、德施曼、凯迪仕等三家企业占据行业近五成的市场份额。

  激烈的市场竞争带动行业集体走向“内卷”。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的智能锁行业技术经历了最开始的生物识别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密码”到使用云服务、蓝牙技术的临时密码,再到近场通信(NFC)技术、生物识别中的指/掌静脉,最后到目前热门一时的3D人脸识别技术。

  具体到功能方面来看,“智能门锁不只是锁门”,这句话几乎浓缩概括厂商对于这类产品升级迭代的心路历程。当前,门铃、门前人体监测、可视通话等多功能集成渐渐成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厂商通过不同的解锁方式、连接方式、多模态安全策略等方面,试图在市场日渐同质化的产品中拉出差异化来。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做法只是在功能上“原地打转”,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突破。更为关键的,与众多家居产品一般,智能门锁需要后续安装及售后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落地。而业内通常依托于品牌自建或是外包于第三方服务平台,售后时长、服务水平、专业技能等往往是良莠不齐。

  “这也正是行业的痛点之一,影响了智能锁行业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对于智能锁产品存在顾虑及不信任。”汇泰龙品牌总监王清早说道。据其介绍,该品牌旗下的安装团队,会定期开设产品知识、安装技巧、维修保养、使用方法等培训课程。安装师傅只有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为用户提供免费上门安装服务。王清早坦言:“随着智能锁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及行业的发展,一定是专业的品牌、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才能最终被消费者所认可进而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一线品牌、专业品牌,都能以更高标准,做好智能锁的产品品质及服务,让智能锁能够尽快进入健康、高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