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首届“花城文学榜”揭晓 10部作品入选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3月27日        版次:A04    作者:

    

  新快报讯 记者麦婉诗报道 3月25日晚,“有风自南——花城文学之夜暨2023花城文学榜荣誉盛典”在广州友谊剧院举行,现场揭晓首届“花城文学榜”10部入选作品并颁发荣誉。首届花城文学榜以“追光·踏浪”为主题,评选出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出版的“十大文学好书”,以此鼓励有当代审美意识、艺术创新理念、文化生命活力的文学创作。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陈晓明,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等众多嘉宾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共同观看该场晚会,一同见证广东文学的高光时刻。

  据悉,《回响》(东西)、《一日三秋》(刘震云)、《金色河流》(鲁敏)、《千里江山图》(孙甘露)、《河湾》(张炜)、《燕食记》(葛亮)、《我的二本学生》(黄灯)、《诗来见我》(李修文)、《奇迹》(韩东)和《跑步集》(李敬泽)等十部作品入选此次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

  谈及上榜感受,《我的二本学生》作者黄灯表示:“广州这座城市打开了我的视野,滋养了我,也教会我诚实和诚恳,教会我谦卑地看待这个世界。”葛亮既是花城文学院的签约作家,同时以《燕食记》入选首届花城文学榜。葛亮说:“我希望《燕食记》所呈现的气息,对于读者来说是一股和风——和风拂林,甘雨润物。文字是个非常美好的载体,它承载了我们对于历史的想象,承载了我们对于岭南这方热土发自内心的勾勒。”

  首届“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上榜作品

  ● 《金色河流》 鲁敏

  鲁敏的写作,涉笔于故乡回眸、青春往事、世情百态之间。既写河流,也写浪花;既是现实,也是寓言。万物丰盛,人心斑斓,《金色河流》取滴水以为镜,照见现实与历史、辉煌与沧桑,也照见生命困境、精神归航。

  ● 《奇迹》 韩东

  韩东的写作,千锤百炼,极简极丰,以银针之锐敏,探日常之幽微;以哑石之沉朴,破矫饰之抒情。《奇迹》是韩东集大成之作。胸怀万古,语道平常,工笔细描,沉默处有深情,是取自时间飞地的陈酿,是当代诗向物而生的“奇迹”。

  ● 《燕食记》 葛亮

  葛亮的写作,气息典雅,韵从古出,及于物而入于心,发乎情而通于史。《燕食记》出虚入实、以食见史,厨食之事关联着仁义之事、修身之事,饮食话语缝合了抒情话语、家国话语和礼义话语,饮食现代性书写又添新篇。

  ●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黄灯的写作,直面大地与人生。《我的二本学生》怀高处之理想,勇于日常经验的敞开,有仁者的慈爱,也有思者的自省。黄灯提示着,非虚构不是现成的认领,而是技艺的锤炼和伦理的追问。

  ● 《回响》 东西

  东西的写作,向内勘探,运笔所至,直抵本心。《回响》双线交织,动静互照,困境与救赎构成的心灵涟漪,于无声处听惊雷。寓传奇于日常,于困顿中重铸爱,是《回响》对于当代生活的重要启示。

  ● 《河湾》 张炜

  个人与历史的对话,家族史和社会史的汇流,构成了张炜独特的叙事品质和精神气息。《河湾》感性弥漫,返璞归真。张炜以超越性的自然书写,交织出一种诗性的孤独;以历史同行者的质询,创造出从心所欲的晚郁风格。

  ● 《千里江山图》 孙甘露

  孙甘露的写作,筑叙事之迷宫,构母语之意韵,为当代汉语贡献别样的文学气质。《千里江山图》引先锋之笔韵,叙红色之江山。历史波谲云诡,人事神秘沉浮。孙甘露化身侦探,入历史之迷阵,立精神之旗帜,先锋文学与红色文学于此合流。

  ● 《诗来见我》 李修文

  李修文曾披山河袈裟,以致江东父老。困顿中的尊严,尘埃中的美善,他都念念不忘。《诗来见我》天地悠悠,滴落于古典诗的心灵试纸,妙不在现代人读古典诗,而在卸下诗的油彩和盛装,回到海内相望,天涯此时,心灵震荡、诗意赋形的一瞬与永恒。

  ● 《一日三秋》 刘震云

  刘震云是悲怆的幽默者,也是沉思的虚构者。《一日三秋》熔生活、笑话、神话于一炉,荒诞与现实一体两面。刘震云凝视着大地上来来往往的生灵,使凡人心事直抵民族心灵史。小说也追问着:个体如何泅渡时间的河流,美善如何在苦难的漩涡中确认。

  ● 《跑步集》 李敬泽

  李敬泽是当代文学的在场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当代批评的践行者、探索者和变革者。《跑步集》多对话,少独语,寓讲演于笔耕,以“跑步”应对剧变,站在未来凝视当下。身处解构与建构、否定与肯定、碎片与总体的文学迷津,《跑步集》的启示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