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嘀嗒出行再度递表港交所 营收重度依赖顺风车业务

来源:新快报     2024年03月26日        版次:A11    作者: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可持续盈利能力待观察

  新快报讯 记者刘艳爽报道 近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作为国内第二大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其中轻资产化的顺风车业务做出主要贡献。不过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严重依赖顺风车这一单一业务的嘀嗒出行,亦被业内质疑是否具有稳定可持续盈利能力。此前该公司四度赴港IPO,但均未成功。

  顺风车营收占比超90%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是最早在国内经营顺风车业务的公司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是截至2022年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顺风车交易总额为61亿元。

  目前,嘀嗒出行的业务共分为三类,分别是顺风车业务、智慧出租车业务(网约车)以及广告业务。从财务数据看,顺风车业务是嘀嗒出行绝对的营收主力,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从顺风车业务上获取的收入分别为7亿元、5.1亿元、7.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超90%。总体上,嘀嗒出行近三年的营收分别为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2.26亿元。这个成绩在网约车市场上已属不易,行业龙头滴滴出行截至2023年才实现扭亏为盈。

  毛利率已呈下降趋势

  嘀嗒出行作为老牌网约车玩家,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资料显示,嘀嗒出行已经至少进行5轮融资,此前该公司亦先后4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不过均未获成行。

  有分析指出,嘀嗒出行的连续IPO失利或与资本市场对网约车市场的长久盈利能力存疑有关。事实上,尽管嘀嗒出行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但其毛利率已呈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80.9%降至2023年的74.3%,其中顺风车业务从85.4%下降至75.9%。嘀嗒出行解释称,主要系持续增加了向私家车车主提供的补贴,同时成本亦有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嘀嗒出行提供给私家车车主的补贴占总服务成本的5.9%,2023年占比上升至13.8%。

  智慧出租车业务本为嘀嗒出行意图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但该业务现亦面临挑战,目前对营收的贡献已不足5%,同时2022年和2023年该业务的毛利率为负值。嘀嗒出行坦言,该业务2023年平台上的月均活跃认证出租车司机人数减少,平台未增加补贴来吸引用户,而大量司机涌入网约车行业,导致车费下跌、可供乘车量过剩,加剧了出租车网约服务面临的竞争,从而对嘀嗒服务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网约车市场正经历IPO潮,除嘀嗒出行外,万顺叫车、如祺出行、享道出行等均传出上市计划。2023年7月,T3出行完成10亿元A+轮融资,并在推动pre-IPO轮融资,计划在融资完成后启动IPO并实现港股及A股发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