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25日 张青兰、蔡苗

  □张青兰 蔡苗

  

  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阐述,既科学指出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也为我们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的更大胜利指明了方向,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彰显了“两个结合”的强大思想张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奋斗与发展的实践历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架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框架和立体图式,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准则和实践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党在进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时代之问的解答、实践之需的回应和人民关切的回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伟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的、必然的辩证联系,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彰显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党优势。“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从登上历史舞台就自觉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使命,其意志之坚定,战略之清晰,路径之明确实属罕见。从通过革命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都彰显着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党基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更是展示了坚持党领导一切这一根本领导制度的优势。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坚持疫情阻击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用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和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办成了许多关乎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取得协调发展。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直观看到我国十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网络化、数字化并联式发展和跨越式互动,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新动能。这些标志性的经济发展成果,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优越性的充分体现,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经济基础。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强大的文明基础。近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曾一度落入模仿西方现代化和苏联现代化的窠臼。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而这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承认差异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现代化,是强调个体文化和集体文化有机结合的现代化。从内涵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动力。这个现代化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推动共同富裕,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生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并不是以“环境”换取“资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根本迥异于以生态危机和灾难置换高度发达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在生态环境发展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决筑牢生态安全保障防线,全力推进新阶段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视角出发进行科学绿色的发展规划,带来了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手段的改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基本情况孕育而成的,主要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思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思想,是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六,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群众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了它必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新道路。我国是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现代化实践发展过程中矢志不移的目标。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的核心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场接力跑和耐力赛,“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现代化,是坚持人的全面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同步并行的现代化,是坚持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到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样态,提供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简介:张青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苗,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大研究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广东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D22ZDZ01-1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