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 以远见超越未见,用文学观照时代 2023年02月27日 孙磊、余明浩

▲《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现场

  

  发展了四十多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否已构建起其自成一体的文学话语体系?流媒体时代的文学未来将以何种姿态重新走入读者的视野?2月24日,《陈晓明文集》新书围读会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广东展区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此次围读会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主办,广东人民出版社承办。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南方传媒总经理叶河、总编辑肖延兵等领导出席活动,南方传媒副总经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致辞。

  活动上,《陈晓明文集》策划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国和与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作为对谈嘉宾,与陈晓明教授展开精彩对谈。多位专家学者和读者就《陈晓明文集》的学术价值以及系统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超越文本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为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陈晓明教授以独特风格和浪漫气质,深入探索前沿理论,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设,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当代文学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晓明文集》作为迄今为止最符合陈晓明教授创作动意的作品汇编,集陈晓明教授数十年研究心得之大成,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是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

  陈晓明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其不同时期的著作组合起来,可谓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史,而且从其中可以看到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文集并不是简单的把文章汇集,而是有一个精心编排的过程。当我们把所有的文本重新组合以后,它获得了另外一个生命。”肖风华表示, “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与中国的时代同频共振,所以这部文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超越了文学评论,超越了文本本身,可以作为我们观照历史、塑造未来的重要参照。”

  在陈国和看来,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一代文学批评家,富有浪漫的理想主义和百折不挠的韧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作出了积极探索。从《无边的挑战》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再到《无法终结的现代性》,陈晓明从多方面展开文学理论的建构和文学史话语的书写,新作《陈晓明文集》更是积极地回答了我们时代的关切。“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为文学这个学科,为中国的文明史、学术史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陈国和说。

  

  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围读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陈晓明教授始终关注中国的现实,有着明确的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从世界文学的高度、中国文学的脉络以及当时文化思潮的整体背景上,分析当代文学思潮的发生、美学特征、文学史意义,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派文学批评模式的构建。

  在樊迎春看来,反叛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是陈晓明文学研究的底色,“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陈老师秉持着人文学者的责任意识,坚持为中国当代学界阐释异常晦涩艰深的西方理论,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新作是陈老师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话语体系建构思考的成果。”樊迎春表示,书中,陈晓明以自己非常博大的理论素养,将这种坚深的理论纵深于中国文学的当下和历史脉络中去,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可以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陈晓明对文学的思考,始终与哲学相连。在他看来,文学和哲学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如果对哲学没有深刻的体会,那对文学也很难有更深入的感悟。

  除了哲学,陈晓明对中国文学的思考还总是与现实密切相关。在陈晓明看来,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所形成的谱系,始终与现实、与时代相勾连。“在这个紧密的谱系中,文学所折射出的光芒又与中国的现实相对应,我想这也是我们文学存在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