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沙的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 新华社发
羊城晚报记者 冷霜 实习生 卢佳圳 黄明圆
6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发展·看南沙”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工作进展情况。羊城晚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南沙着力畅通路网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构建取得良好成效。与此同时,南沙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科技创新,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建设蹄疾步稳,200余项粤港成果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软硬联通 民心相通
据介绍,《南沙方案》落地一年来,广州贯彻落实《南沙方案》取得积极成效。紧扣《南沙方案》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结合省“118+155”重点任务清单的安排,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贯彻落实《南沙方案》“1+3”政策文件,形成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3张清单,争取省层面加快出台支持南沙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为南沙建设发展提供切实制度保障。
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南珠(中)城际正式开工建设,通车后15分钟即可到达中山;乘上广州地铁18号线,最快30分钟便可到达中心城区;狮子洋通道通车后,南沙和东莞滨海湾新区这两大经济发展平台即可实现异地串联;深中通道南沙支线、深茂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正在提速推进。
更多重点项目、民心工程在南沙这片热土铺开。南沙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广州期货交易所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成功上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获批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南沙在法律服务、卫生、建筑、规划、税务、旅游等领域实现对港澳人士专业资格认可。
在加强全市重大平台联动上,广州发挥南沙重大合作平台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空港经济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等重大平台互学互鉴,在产业协同、政策创新、功能互补等方面协同发展。
据介绍,下一步,南沙还将加快开展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推动南沙站年内动工建设,加快南沙港快线、南沙大道等“三高三快”道路升级改造,启动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建设,增强南沙内联外通枢纽功能。同时,推动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等政策落地实施。城市建设方面,立足南沙水城性质,做好沿江、沿河湖、沿涌的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和风貌管控,营造有广州特色新岭南气息的城市风貌,稳步推进南沙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携手港澳 科创领航
《南沙方案》将“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摆在五大重点任务之首。锚定科技自立自强,南沙以“科创驱动、政策扶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去年以来,南沙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900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已联合中科院和相关高校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2个,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为南沙区301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金额21.26亿元。
南沙率先在全国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地方认定标准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引进外籍高端人才,营造开放多元的国际化人才引进使用环境。截至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招聘首批约180位长聘制教授。
此外,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建设正加速推进,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为支点,加快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动了200余项粤港成果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在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南沙区推动5个孵化载体累计进驻126个港澳团队和企业,带动就业3089人。
展望未来,《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指出,将以明珠科学园为中心,推动南沙区初步形成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原始创新主力军、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以多个高水平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主平台,打造“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