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读懂广州百年革命历史 “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正式开放 2023年12月22日 黄宙辉、冯婉琳

观众通过该展学习广州红色历史 羊城晚报记者 贺全胜 刘颖颖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冯婉琳

  

  历经两年策划实施的“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于12月2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该展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策划,设在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广东咨议局旧址),展出实物展品581件、历史照片235张、艺术场景17处、多媒体展项16个,让观众通过该展读懂广州百年革命历史。

  

  全景式展示广州百年革命历史

  

  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

  该陈列展以“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为主题,通过“百年巨变: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逢春蛰起:广州党组织的建立”“风起云涌:大革命运动的中心”“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白区斗争”“勠力同心:广州军民的抗日斗争”“羊城新生:开启广州历史的新纪元”6个部分,系统展示1840年至1949年广州百年革命历史。

  参观完展览,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教授曾庆榴认为,该展览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全面展示广州百年革命史的风貌,突出展示广州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的艰辛探索和关键贡献,“这是对观众很有启迪教育意义的专题展览。”

  

  推动革命文物高质量活化利用

  

  该陈列展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咨议局旧址进行策划。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策展团队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革命文物旧址进行高质量的活化展示利用。

  策展团队对展陈空间进行全新规划。重新规划的展陈面积1765平方米,比改造前的“近代广州”展览扩大了一倍。此外,本次陈列展还注重展现旧址建筑艺术。其中,中庭以“原真性”为展示原则,复原咨议局会场,结合油画、大事记展示,呈现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等历史伟人在此活动的往事。

  曾庆榴认为,本次展览依托广东咨议局旧址举办,是遵循了“旧址就是最重要的文物展品和展示空间”这一原则和理念的具体体现。走进这座圆顶建筑,犹如穿过时光的隧道,置身于历史的现场,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581件展品讲述广州红色故事

  

  在对馆藏精品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策展团队精选了与广州革命历史主题密切相关的实物展品581件,其中文物410件(套),包括各类武器装备、旗帜、证章等类型。毛泽东创办的《政治周报》(二级文物)、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用过的孙中山头像怀表(一级文物)、红布带(一级文物)、南石头监狱遗址出土的铁镣等重要文物展品,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广州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感人事迹。

  此外,该陈列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重点打造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16个多媒体展项,“中共中央在广州”“广州解放入城仪式”等17组艺术展项,综合运用沙画演绎、木刻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及雕塑、绘画、场景等艺术形式,为革命旧址注入新的活力,增强革命文物主题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