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岭之南 ——写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2024年02月18日 董柳、黄丽娜、林洁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黄丽娜 林洁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当粤东清晨迎来红彤彤的暖阳、粤西荔枝林中夹杂青草的清香、粤北老树枝头吐出久违的新绿、珠江水面泛起粼粼春光时,又一个春天来了。

  就在这个充满朝气、富有生机、满怀希冀的2024年春天,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于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在深圳召开,又一次吹响了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集结号、冲锋号、奋进号。

  春风又绿岭之南。在春天里集结,在春天里整装待发,扛起高质量发展使命,必须时不我待。

  彩云长在有新天。把领袖嘱托系于心中,把梦想揣在怀里,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勠力“再造一个新广东”,必定天高地阔。

  

  (一)

  

  时代的关键细节,往往耐人寻味。时间的存在意义,远远超过长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他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要求“扎实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的第一个春天,广东于2023年农历新春开工第一天在广州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揭开了全省比学赶超、赛龙夺锦、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新序幕,奏响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

  过去一年,是高质量发展号角催征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的冲击影响,面对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对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广东高擎高质量发展大旗,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过去一年,是高质量发展璀璨绽放的一年。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在现代化建设的赛道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发展拼出了高质量。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千年商都释放万千活力;深圳继续位居中国“工业第一大市”,先行示范区示范频出。佛山并不佛系,成为全省唯一所有市辖区均入选工业百强区的城市;云浮绝非浮云,迎来了RCEP产业合作大会的永久落户。韶关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1284个、增长271%,折射“遍地韶华关不住”;湛江“红树林之城”建设扎实推进,映照“湛湛江水见底清”……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百花园里,21个地级以上市,21种绽放。

  过去一年,是高质量发展深入人心的一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落地,人才签注、利率“互换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让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广交会迎来八方宾朋、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增长31.2%,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实现“广交世界、互利天下”。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广东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制定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推动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愈发挺起。推进“头号工程”破解“最大短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6∶1,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开新局面。

  云山为名,珠水为证。一年来,广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属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通往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唯一进路。在现代化建设的恢宏篇章中,广东把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从继往开来的逗号,转变为巨大的惊叹号,还将转化成勇往直前的破折号。

  在高质量发展的功勋簿上,凝聚着多少科创人员的无言奋斗、默默奉献,饱含着多少企业家的奔赴热爱、无畏山海,蕴含着多少一线劳动者的兢兢业业、夜以继日……亿万广东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力量,推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巨轮滚滚向前。

  

  (二)

  

  又是一年春来早。今年春节假期里的广东,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和高质量发展的腾腾热气。

  珠江南北,机器轰鸣、塔吊林立。春节值守在黄茅海跨海通道上的施工者,向着今年通车的目标步步迈进。伶仃洋上灯光安装春节值守班组的“点灯人”,为冲刺今年上半年通车的深中通道作“精装修”。狮子洋通道项目的建设者,瞄准下一个项目重大节点不休不止。春运班列日夜兼程,工厂车间机声隆隆……最美奋斗者勾勒出“奋斗广东”。

  寻常巷陌,莺歌燕舞、人声鼎沸。在灯如海、人如潮的节日之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辞旧迎新的传统佳节,“请到广东过大年”吸引四方宾客纷至沓来,消费信心提升、底气提高、内容提质,全省2024年春节假期八天(初一至初八)共接待游客7600多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除夕至初六)增长68.4%;在公园广场、社区商圈,人头攒动、人气升腾,人们的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跳动的脉搏映照出“活力广东”。

  南国梨园,花团锦簇、热闹非凡。“南国鲜花”潮剧首次登上万众瞩目的央视春晚舞台,“深圳出品”的《枕着光的她》、舞剧《咏春》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光彩。春节期间,广东粤剧院放送6台精彩大戏,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拿出《一天零一夜》《白雪公主》等木偶剧为节日增添喜气;火爆全国的千古情景区首次登陆广东,佛山古镇灯会火热开场,珠海市龙年新春非遗民俗大巡游广受热捧。百花齐放的文艺诠释出“文化广东”。

  田间地头,笑语欢歌、和美融融。“百千万工程”绽放实践魅力,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从“绿起来”到“美起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景加快落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让无数乡愁在广东找到安放之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广东大地绘写出“绿美广东”。

  ……

  新的春天,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的奋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亿万广东人民在甲辰龙年春天里用辛勤奋斗、勤劳进取,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大马力全速运转。

  “都市的街巷已灯影婆娑,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前几年,一首《灯火里的中国》从深圳唱向全国,它取材于广东大地上明灭闪烁的灯火、来去匆匆的步履、生生不息的景象。

  灯火里的广东,可亲、可敬、可爱。春天里的广东,向上、向前、向好。

  

  (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质量”三字在中国人的语境中有着特别的分量,这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追求的境界,也是“精雕细琢,方成美玉”诠释的精神,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致力的结果。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选择、新征程的必然。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科学论断。2024年1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年伊始,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传递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坚强决心。这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后,这一概念又一次广受瞩目。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广东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的根本出路,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

  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传统的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为现代化建设的方塘注入改革活水、开放活水、创新活水,才能激荡起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浪花,收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妙风景。

  锚定高质量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是新征程上“排头兵”广东“走在前列”的不二选择。

  

  (四)

  

  在日月的升升落落中,岭南大地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深圳被称作中国经济舞台上的常青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尖子生”。40年前,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从这里起步,开始了“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起航,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它的创新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第一位;它的新质生产力“长势喜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7个产业集群在202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这个春天,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于今天在深圳召开,来自政府、科技、教育、企业等各界代表围绕广东高质量发展,共商大计、共绘蓝图、共谋发展,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和景明,新时代的画卷色彩斑斓。在2024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的今天,我们身处的中国、地处的大湾区、所在的广东越来越清晰可辨:今天的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正在中华大地徐徐落地;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正瞄准“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矢志前行;今天的广东,正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领袖嘱托砥砺奋进。

  春满人间,新征程的篇章气贯长虹。今时今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广东这片热土汇聚、生长。此时此地,我们尤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的使命所在。广东作为“两个重要窗口”,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长期以来,广东发展量的积累实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全面超越了亚洲“四小龙”。站在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的新起点上,面对与全球发达经济体在“质”上的差距,广东发展“质”的提升尤为紧迫。要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唯有通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抵达。要想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纵横驰骋中取得优势、占得鳌头,广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高质量发展赢得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方能在乱花迷眼的复杂形势中把握历史主动,在乱云飞渡中“任尔东南西北风”。

  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的必然选择。“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前路漫漫,发展之路无坦途,或有风雨雷电、云雾霜雪,或有险滩要过、陡坡要爬、难关要渡。翻山涉水、踏平坎坷,靠的是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的优势明显。站在新起点上,聆听新的号角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路标、“排头兵”的尖子生光环、“走在前列”的发展惯性,都是广东行走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的优势、底气、动力。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加快“腾飞”,产业园区串珠成链、重大项目蓄势待发,一批重大科创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积厚成势……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

  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与势在我们这边,责与任在我们肩上。

  

  (五)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走过“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昨天,走到“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今天,走向“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明天,一个道理颠扑不破:时间镌刻不朽,奋斗创造奇迹,是奋斗连接起昨天和今天,串联起今天和明天。

  回首来路,广东靠孜孜不懈、不舍昼夜的奋斗,完成了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惊人跨越,实现了新时代连续跨过8个万亿级台阶的自我超越。

  眺望前路,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又一次吹响,广东必将继续依靠不懈奋斗,以高质量发展的稳扎稳打,换取现代化建设的更进一步。

  今天在深圳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有更多关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阐释和决心。更多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在今天种下,经过春耕夏耘,长成累累硕果;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梦想在今天启航,经历春生夏长,开出绚烂之花。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路再长,积跬步,必至千里;山再高,往上攀,定能登顶。

  往前走,我们将接续书写答卷。

  向前看,我们会继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