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可引入科技元素 产业发展要保持定力 文化要树立高端品牌 佛山:融媒行调研传统文化 “金点子”赋能城市品牌 2024年08月09日 张闻、李晴

融媒行座谈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佛山文化发展展开探讨 主办方供图

醒狮上桩,展现南狮技艺的精彩 主办方供图

  

  文/张闻 李晴

  

  近日,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委网信办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举办的2024年“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以下简称“融媒行”)对佛山展开文化调研。21家来自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的嘉宾及专家学者齐聚佛山,感受佛山十大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

  4天行程结束,嘉宾和学者对佛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出了宝贵意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8日中午,21家媒体共发表相关报道超140篇,人民网、光明网、湖北日报、东南网、齐鲁壹点及文化学者周建平、江冰都发表了高质量原创报道。

  

  文化传承 用好科技工具讲好文化故事

  

  “广东从历史到当下,时常出现让人感动的意外惊喜”,走完融媒行全程,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冰在他的署名文章里写下这么一句话,4天行程里,他们犹如跨越佛山千年,在这个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发现了无数“惊喜”。

  走进祖庙博物馆,遥想万福台上演“酬神戏”的盛况,更惊讶于400余年的古建筑如今依然向邻居街坊开放;漫步在香云纱传承基地,了解香云纱技艺恢复情况和西樵的纺织业发展态势;赶赴位于广佛交界的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调研醒狮技艺的传承情况……文化深植于百姓当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嘉宾们在本次考察中的切身体会。

  “透过狮头,我看到13岁的舞狮孩子练习时坚定的眼神,这就是‘文化自信’的具象化,这是从小就培养的一种对文化的认可。”想起在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的调研经历,上游新闻运营中心副主任龚力十分羡慕佛山“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好的传承。”而潇湘晨报助理总编辑谭文艳则盛赞:“佛山的文化传承工作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文化的传承,有哪些兄弟城市的经验可以借鉴?北京日报视觉新闻部主任李继辉在调研活动中分享了《北京日报》在北京城市中轴线申遗过程中的策划宣传手法;东南网政务中心主任吴颂洁也在详细考察了香云纱技艺的传承和普及状况后,介绍了福建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最忆船政》项目运用声光电等虚拟影像让游客沉浸于场景中的创新做法,“这种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在祖庙、黄飞鸿纪念馆等场景中,让游客置身于风云变幻的年代,去选择剧情,根据剧情走向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并由不同剧情触发不同结果,与‘剧本杀’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山十大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我建议要深入挖掘文化地标的示范作用,同时运用好科技工具,讲好文化故事。”光明网新闻中心副总监李方舟表示,佛山文旅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更不乏风流名士,有如此深厚的底蕴,在适当的时机下,一个简单的事件,甚至只是一个关键词,就有可能“引爆”这座城市的口碑。

  

  产业发展 佛山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广东前列

  

  调研期间,嘉宾们走访了美陶湾片区的南风古灶和柒号陶仓,见识到昔日的“南国陶都”如何通过片区活化打造“文化+创意+设计+时尚+体验”产业生态圈;走访了顺德碧江村与德云居,了解当地如何用美食文化助推“百千万工程”成功落地,实现产业振兴与基层社会治理“双赢”。调研嘉宾还走访了羊城创意产业园南海园,听取运营方在打造产业示范性园区的思路和做法。

  “文化创意产业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仍是一种相对低端的租赁经济,主要依靠旧物业改造后植入文化概念,实现经济要素的集聚,尚未实现园区运营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文化品牌质的提升”,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原社长刘海陵对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有着丰富经验。他坦言,文化创意产业的回报周期长,直接利润有限。现在许多文化创意园区的业态以餐饮业为主,人气很旺,但店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很早就关注到这个现象,所以在打造羊城创意产业园时,紧紧抓住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链来布局,吸纳了一批有相当实力的互联网音乐、游戏、动漫、直播、电商等领域的头部企业进驻并形成产业,依托党委、政府的支持及传统党报的赋能及服务,使得园区对企业有强大的吸引力及粘连度,园区也能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当然,现在很多园区都想这样做,这就要静下心来、不赚快钱,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一步一步坚定走下去。”他也十分赞同佛山在文化产业园经济中的不停探索,“总体来说,佛山的文创产业已经是走在广东前列了。”

  “佛山在文化产业上勇于‘试水’的做法值得点赞,比如《雄狮少年》这部电影就有佛山的投资,电影大火也证明了南派功夫在全球极具影响力。”谭文艳表示,佛山的特殊之处在于,很多南派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在港澳地区及国外“出圈”,再传回内地,其文化本身直接依靠内地大市场“出圈”不多,例如,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功夫名人的影视作品都是由香港传入内地的。“如今,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加大了北上的力度,佛山更要考虑如何依靠内地市场打响文化知名度,也要多与文化产业互动、联合,构建文化产业链的内循环。”

  

  城市赋能 佛山要有拿得出手的高端文化品牌

  

  无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文化对一座城市的赋能。本次调研中,不少嘉宾对佛山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战略纷纷点赞,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量,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提到文化,佛山是有‘底气’的”,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是佛山的老熟人。他表示,从2004年的“岭南文化大市”到打造“文化强市”,再到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再到“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和十大传统文化的提出,都能看到佛山城市决策者的决心、气魄。“佛山是有自信、有底气的。这个‘底气’体现在整个城市的文化意识、文化保护上,体现在文化传承的审美趣味上、体现在民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氛围上。佛山的文化底气,很难得。”

  而在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周建平提出4个“度”,包括文化意识要有新高度、故事演绎要有新维度以及凝练艺术的精纯度、科艺融合的创新度。他举例道,佛山在讲吃、讲喝、讲功夫、讲粤剧的时候,也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自己的高端文化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是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其中,佛山的文化保存是比较完整的。”江冰表示:“佛山的故事要放到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来讲,要将佛山的小故事变成中国的大故事来讲。我很希望,今后能看到外国人在佛山(探索岭南广府文化)的故事。”

  “我建议在十大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佛山应该进一步寻找出圈的爆点,把游客吸引过来,就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其他游客喜欢的文化内容。”新民晚报新媒体部主编徐咏借用电视剧《繁花》IP爆火后,上海的影视产业园将剧中黄河路场景向游客开放并持续完善的案例对佛山提出建议。“先打造一个网红IP,后续措施再跟上,让IP所在地持续输出内容,这样才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