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024年08月09日 毛国民、朱东林

  □毛国民 朱东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之所以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可以从三重逻辑来理解。一是作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掌舵领航;二是中国共产党以其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风清气正;三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政治立场,确保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民造福。

  

  领导核心: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掌舵领航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这一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载的壮阔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泥泞险阻中走来,“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历史无时无刻不在证明,中国之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把脉定向,中国之繁荣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谋篇布局,中国之改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因此,我们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掌舵领航。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之改革“不断向着纵深发展,不断向着艰难险阻处攻坚”的改变,但是在“变”的背后,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从未改变。面对接踵而至的重大风险挑战与艰难险阻,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到平息社会风波,从抗击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再到直面贸易摩擦、化解金融风险。我们之所以能够屡克时艰、化险为夷,从根本上得益于党的领导所赋予的正确方向和强大动力,我们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稳步前行,确保国家发展行稳致远,靠的正是党的坚强领导。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的部署。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的领导下,改革结出累累硕果。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动力源,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蓬勃发展,一大批未来产业抢先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高铁、高速公路里程数全球领先,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让“天堑变通途”。而新征程上,在党的领导下,“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横琴等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地标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必将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引领示范。

  

  高度自觉: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风清气正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之所以能够排毒杀菌、去腐生肌、补钙壮骨,经受住各种重大风险考验,靠的正是敢于纠正自身错误的巨大魄力,靠的正是勇于“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表达了党的鲜明立场,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场蓄势待发的社会革命。因此,我们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和改革氛围,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风清气正。

  自我革命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需要“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二者精神内核上不谋而合,共同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新、敢于直面挑战、不断追求进步的勇气与崇高精神风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的是制约中国发展的“隐疾”“暗疾”“病灶”,这些发展桎梏往往是埋藏于体制深层或是易被忽视的,也是最难触碰、最难根除的。这意味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秉持着刮骨疗伤的意志与决心,与制约中国发展的桎梏决裂。推动改革进入深水区,迈向艰难地带,必会触及各方面利益。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改革的利剑,斩断那些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释放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我们可以看到,近期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正是以自我革命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写照,正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风肃纪、正本清源。党纪学习教育为全党补足精神之“钙”、拧紧思想“总开关”,紧固对党规党纪的认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政治生态的净化,更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全党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改革浪潮。

  

  一心为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民造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要刨根问底,必要寻根溯源,必要发问“改革是为了谁,改革要依靠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些重要论断,向我们深刻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和动力源泉。而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政治立场,恰恰确保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能够落到实处、为民造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改革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放眼全国版图,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板块战略持续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再是少数地区的专属,而是全国各地区、各区域依靠资源禀赋的优势互补,是要让全国各地区、各区域人民都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成果、改革红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紧扣民生,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观念,做到“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要始终秉承“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的改革理念,将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人民排忧解难谋福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是我们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一同谱写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向我们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枫桥经验”和“小岗村”的历史实践都证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是改革的先行者,是改革的原动力,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改革要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而人民的需求人民自己最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运筹帷幄“擘画蓝图”的顶层设计,也要有俯下身子“问计于民”的实践探索。只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与全体人民一道凝心聚力、勠力同心,共谋划、齐发力才能创造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所期所想所盼成为现实。

  

  作者简介:毛国民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国际移民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备案建设中心)主任;朱东林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