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林丽珠教授入选2024“最美医生” “没关系,让我们来帮你!” 2024年08月20日 林清清、张华、刘苡婷

林丽珠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张华 通讯员 刘苡婷 图/受访者提供

  

  “没关系,让我们来帮你!”这是被患者记在心里的林丽珠教授最常说的一句话。

  “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不让癌症患者绝望的好医生,让中医药登上世界中心舞台。”得知自己获得“最美医生”后,从医近40年的林丽珠教授朴素地说。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教授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个人。

  

  融贯中西医战癌,救治肿瘤患者超10万

  

  “蜡烛燃烧自己,却能为他人提供光明和温暖。”林丽珠教授说,“当医生就要像蜡烛一样,为他人带去健康和希望。”

  中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林丽珠教授在从医近40年的历程中,一直迎难而上,与“死神”争时间抢速度,先后医治患者超10万名,其中危重患者近万名。

  面对肿瘤,很多人习惯性把中医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林丽珠说:“多年临床经验说明,治疗肿瘤,中医不是配角,也不是从属的地位。我还记得当年肿瘤专科开科不久,接诊一位来自台湾的病人,他罹患舌癌,又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于是慕名找到了我的老师国医大师周岱翰。当时主要采用中药治疗,我负责给他糜烂的口腔冲洗换药等。坚持治疗了半年,病人居然给治好了。这就像一针强心剂打在我心里——中医中药治肿瘤有效。”

  “医生要全面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方可给肿瘤病人选择一个适合的治疗方案。”林丽珠说,“对于西医治疗肿瘤的各种方法,我们要批判性地吸收。西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会有什么副作用,我们都要了如指掌,然后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叠加优势。”正是这样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让她的中医肿瘤诊疗技术得到业内认可。林丽珠作为全国中医药领域唯一入选专家被评为“2022年肺癌研究领域全国医院及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TOP100”。

  既要懂中医又要懂西医,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利益最大化。林丽珠扎根临床,不辍科研,主持中医药研究课题近40项,主持、参与肿瘤新药研发项目近百项,填补国内外肿瘤中医药标准化诊疗空白近十项。主编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SCI收录90多篇,其中包括晚期鼻咽癌和肠癌两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等顶尖学术刊物。“我们医院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数量和质量在全国中医系统排前列,其中超半数在肿瘤中心。”林丽珠自豪地说。

  

  医学人文之光,传承杏林大爱

  

  一头干练的短发,总是一脸笑眯眯的样子,是大家对林丽珠教授的印象。“没关系,让我们来帮你!”是林丽珠教授最常说的一句话。

  “这一帮就是十年呀!”87岁的周伯感慨地说。十年前,周伯因滤泡性淋巴瘤,加上左侧腹股沟肿瘤复发,无法下地行走。从湖北老家赶来广州找林丽珠教授时已经濒临绝望。“没关系,让我们来帮你。”这句话安抚了周伯。这十年来一直定期找林丽珠复诊,微笑重新挂在脸上。周伯说,人生有几个十年?况且是对于肿瘤患者,这十年不仅有了长度,还有了宽度,更有了热度。“我是把生命托付给林教授,因为我非常相信她。”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林丽珠想尽办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他们省下每一分钱。吴伯75岁那年被告知得了舌癌,因为怕手术花费多而坚决不同意手术。林丽珠反复分析吴伯病程,为他制定了经济投入相对低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辅以中医药方案,费用降低了一半。如今四年过去了,吴伯仍然保持着每天散步、喝中药的习惯。

  “肿瘤科的医生需要想办法让病人通过治疗活得更好、更长,而且活得比较轻松的,这也很考究医生的水平与能力。”林丽珠常说,“我不一定能保证患者生命的长度,但有信心拓展患者生命的宽度。”

  林丽珠的弟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余玲向记者谈起自己老师:“林老师教导我们,中医看病不能看局部,而是把患者做一个整体看。在生活细节上留意他们饮食起居,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获得治疗的信心,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2012年,林丽珠率领团队在全国率先创建肿瘤人文病房;2016年,成立肿瘤康复俱乐部,目前已有超万名病患参加了康复俱乐部活动。肿瘤中心也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成为医院的人文关怀的典范。

  这种杏林大爱在持续传承中。

  “我刚开始跟师周岱翰教授时,抄方一抄就是25年。跟师出诊可以仔细观察师傅的组方、剂量,用心揣摩患者的体质辨证,受益匪浅。”林丽珠回忆起当年跟师经历,也同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

  学生们都说林教授带教非常严格又较真。曾经有学生刚写好的病历就被林丽珠发现问题,当场反复教导。直到后来,她带出的学生写的病历,都成为医院的样板病历。她率先在全国开设肿瘤本科班方向的课程,建立博士点。十余年来,她培养博士后、博士等各级学生超200名。

  “今天是由昨天而来,而明天,则在当下创造。”这是林丽珠勉励学生的话,也是她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