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广东对口支援林芝。
1995年
广东省首批23名援藏干部心怀“进藏办实事,献上一片心”的精神来到林芝,在粤藏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金桥。据统计,广东第一批援藏工作共投入资金1.3亿元,援建项目50个。其中,投资3357万元援建八一电厂改造工程,使之一改长期亏损的局面,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年利润上百万元,成为当时林芝地区效益最好的国有企业。
1998年
广东省第二批24名援藏干部赴林芝。据统计,三年时间里援助资金逾3亿元。其中,投入1.3亿元,支持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的“三农”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了一大批小城镇、奔小康示范群等。投入超6000万元建设的林芝广东文化中心和广东广场,成为林芝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教育事业……
2001年
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将干部对口援藏工作在原定10年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进一步加大援藏力度。
7月,广东省第三批36名援藏干部奔赴林芝。据统计,三年间,广东省共落实援藏项目130个,对口支援林芝地区2.9亿元,大大加快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林芝地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社会局势最稳定的纪录。
2004年
广东省第四批40名干部前往林芝开启援藏新征程。广东明确援藏工作新思路:从八一镇(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向周边、基层乡镇为主,从以政府财力支持为主转向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支援项目从“输血”为主向“造血”为主转变。
数据显示,广东省第四批援藏工作投入资金3.35亿元,建设援藏项目212个。同期,广东与林芝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的项目意向投资资金达6亿元。
2007年
广东省选派第五批46名干部援藏。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共投入各类援藏资金4.4亿元,建设项目208个,重点民心项目包括墨脱乡村通路工程等。
工作队还结合广东企业优势与林芝资源禀赋,在特色农牧业、藏医藏药业、生态旅游业和水电能源四大产业上积极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53个、资金20.29亿元。
2011年
广东省持续加大援藏投资力度,第六批派出51名干部,援藏资金三年累计达11.73亿元,首次破10亿元。
广东是旅游大省,旅游业也是林芝的支柱产业,在粤藏共同商议之下,决定发力打造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这一年,由广东省财政投资10.1亿元,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开始建设施工。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的鲁朗已跻身国内外知名的西藏旅游新地标之列。
2013年
由81人组成的广东省第七批援藏队伍来到林芝。本批三年14.8亿元的援藏资金采用切块模式,将资金额度明确到地直单位和“四县两场”(即林芝县、波密县、墨脱县、察隅县和易贡茶场、察隅农场),共安排援藏项目116个。
数据显示,在粤闽两省对口援建下,到2013年,林芝地区实现生产总值81.83亿元、财政收入6.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12元,分别是1994年的33倍、26倍、55倍和8倍。
2016年
广东开始负责整体对口支援林芝(林芝2015年撤地设市),第八批共派出102名援藏干部,对口支援范围由原来的“四县两场”调整为“一区六县三场”。三年间,广东累计投入资金32.08亿元,实施计划内援藏项目186个,助推林芝七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为有效拓宽“造血”项目引进渠道,援藏工作队探索实施了“1+1+1+N”(林芝商务+援藏工作队+广东商务+N个广东商协会)招商引资模式,三年来共获得广东及沿海地区各类签约项目超过529个,到位资金173.75亿元。
2019年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藏,工作扎实围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结对结亲全覆盖,154名援藏队员与163户690名农牧民群众结亲,广东67个市县区与林芝66个县乡结对帮扶。
其中,工作队进驻米林农场,接过了帮助这家国有传统农场向现代农业企业转型跨越的“接力棒”,组织实施公司制改革。2021年年底,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米林农场实现华丽“变身”,改制后营收扭亏为盈。
2022年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170人赴林芝。2022年至2024年,广东安排援建资金近16亿元,规划内项目191个,谋定“1+1+5”工作布局开启援藏新篇。
产业支援力度空前强大。进藏以来,工作队累计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26场,签约援藏招商引资项目78个,签约总金额157亿元,推动39个项目落地。援藏投资1.81亿元建设的粤林产业园已投入运营,入驻实体企业14家,共享办公室企业63家,涵盖高原生物、农特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系列举措下,产业园所在的林芝经开区2023年税收达3600万元,同比增长181.33%,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生血剂”“强心针”。
2024年
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30周年。林芝地区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2.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35.66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