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人文精神,让医者更具仁心 2024年08月20日 首席评论 王石川

  □王石川

  

  8月19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据介绍,2024年“最美医生”中,有的致力于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有的投身于妇女儿童健康事业,有的扎根于农村社区服务农民健康,有的倾情于老年护理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这是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令人眼前一亮。一提起医师,很多人都会想到宅心仁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等,总是脱不了一个“仁”字。

  仁,亲也。无论以爱相待,还是待之以亲,没有一颗善心是当不好医生的。举凡令人尊敬的医生,既有高超医术,也有高尚医德,此之谓仁心仁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论》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这样的医生就是仁医,配得上大医精诚的称号。

  有医生说:“只要是患者需要,再危险也要一往无前。”诚然,无论何时何地,面对需要,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总是能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比如,他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

  广大医生治病救人,赢得了全社会赞誉,他们也需要良好的执业环境。比如,要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不久前,浙江温州一名医生在门诊诊疗中遇袭,不幸去世。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伤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社会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都要零容忍。为此,各地要完善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切实落实安检措施,以更好保护医患安全。

  广大医生也需要应有的薪酬待遇。值得一提的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医改有明确方向,其中提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的收入结构,主要是提高固定收入占比,突出公益性,让医生更安心工作,更全力治病救人。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如何更全面理解“崇尚人文精神”?对于医生来说,要崇尚人文精神;对于各地各部门来说,也要崇尚人文精神。进而言之,全社会都要崇尚人文精神。也许很难给人文精神下一个定义。但可明确,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尊重人的价值、呵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益的社会。

  著名学者袁行霈认为:“试想,如果我们的医生心目中只有细菌和病毒,而没有病人;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心目中只有水泥和钢材,而没有居民;如果我们的经济学家心目中只有GDP,而忽略了民生;如果我们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心目中只有分子、原子、电子,而没有想到如何把自己的发明用来造福人类,那么,学术意义何在呢?”说到底,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有人文精神。

  在葆有人文精神的社会里,医生有尊严,患者也有尊严,因为每个人的权益都得到保障,还因为人与人是融洽的,是友善的,也是同向奔赴的。从这个角度看,崇尚人文精神,就要从完善法治入手,从涵养道德修养入手,从推动社会和谐入手,真正把人放到主体的地位。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礼赞医生,不仅要看到他们治病救人,“医”往无前,还要看到他们在强国建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健全制度安排入手,让人文精神温润人心,我们的社会将更有生机和希望。

  (作者系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