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4年09月13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肖海鹰、何鑫

  □肖海鹰 何鑫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为解决当今世界的许多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同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使整个人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共同繁荣,成为一个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必然是努力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然而,和平总是来之不易。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数千万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数不清的财富在战争中化为灰烬。战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中国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为战胜强权和法西斯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基本实现,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必然继续站在正义的一方,继续为人类的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人类的和平不仅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也包括各国内部各个民族、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人民之间的和睦相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是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多元而产生民族和宗教冲突,保持了国内的长期和平与稳定,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那些长期被国内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所困扰的国家提供借鉴,共同推动“和平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通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过程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造福人民。

  为了人民的福祉,中国政府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了满足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党领导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民享受到真实可靠的民主权利;为了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基本实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治理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重要的场合对这一理念进行了阐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使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中国的现代化和世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相同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尤其是自由贸易,才能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强地区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一个国家参与自由贸易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力,人类只有在不断的经济合作中,逐渐形成区域利益共同体,随着经济交往和合作的不断扩大,逐渐形成整个人类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是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

  政治现代化方面,中国一直主张,各个国家有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政治现代化道路的权利。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没有盲目模仿西方,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不断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制度,推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的同时,保持了政局的稳定,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为其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作出了表率,同时为维护世界和平、为第三世界国家实现和平政治转型、避免国际矛盾冲突作出了贡献,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政治基础。

  文化建设方面,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了本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国采取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对于西方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采取“洋为中用”的态度,对人类思想的精华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成为立党和兴国的指导思想。在传承与借鉴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快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剧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样离不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只有按照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模式,通过交流互鉴,相互促进,才能实现人类文化的共同繁荣,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基础。

  在生态方面,中国主张“天人合一”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为了给人民群众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中国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全人类携起手来,才能化解当前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难度相似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并非易事。当今世界和中国人口规模与国土面积相近的国家只有印度,但是印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由于国土面积庞大,国内容易出现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存在多民族杂居而引发的民族矛盾问题;由于人口众多,给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和环境等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又由于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之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具有明显的后发劣势,缺乏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知识,发达国家几百年来通过“串联式发展”的模式,先后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而在落后的中国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只能采取“并联式发展”的模式,把这些任务压缩到几十年的时间内完成,稍有不慎,这种跨越式的、多重任务叠加的发展模式,就会因为改变过于剧烈而引发各种矛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不容易,在全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胸怀天下,不仅仅关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还以天下为己任,时刻关注着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大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标同向、理念相通、路径相同、难度相似。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也给“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本国人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不会不顾其他国家和人民,而是要采取“联合的行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中国的成功带动其他国家的进步,使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促进、不断融合,成为真正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作者简介

  

  肖海鹰,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何鑫,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