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传染病学专家骆抗先: 誓为乙肝防治奋斗终身 2024年09月27日 奋斗出新彩 实干创未来 薛仁政、丁融诗、屈理慧

骆抗先(右二)为患者诊疗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薛仁政 实习生 丁融诗 通讯员 屈理慧

  

  75岁高龄开始学电脑打字并成为“网红”,93岁高龄仍坚守临床一线,被患者亲切称为“骆爷爷”……骆抗先毕生奋战在抗击乙肝一线,以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为己任,从医70年救治了数十万乙肝患者。

  骆抗先是我国乙肝泰斗、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他说:“我国乙肝防治事业任重道远,只要活一天,我就要好好干一天。”

  

  投身医疗

  

  中国曾经是乙肝高感染率国家,约有10%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广东的感染率高达15%至20%。上世纪70年代,骆抗先率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病毒性肝炎研究中,一手创办了医院的肝炎基础实验室,并填补了许多研究上的空白。

  骆抗先在国内最早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乙肝研究,发现了我国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感染者的病毒变异,并在国内率先进行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发病机制研究,把我国乙型肝炎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提出的“无症状慢性活动性肝炎”新论点,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997年,骆抗先出版了专著《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如今已经迭代四版,被乙肝防治领域人士奉为圭臬,是无数医生学者案头必备的“乙肝字典”。在编撰过程中,骆抗先坚持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阅读文献、码字,几十年如一日,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

  2016年,骆抗先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7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尽管工作成绩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骆抗先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安享晚年。为了尽早摘掉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为了帮助更多病人,他坚持奋战在医疗一线。“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他说。

  

  深入调研

  

  86岁高龄时,骆抗先再次踏上乙肝防治新征程。

  2017年8月,骆抗先乙肝防治工作室在广东成立。骆抗先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在完成工作之余,坚持亲自走访清远市阳山、英德、连州等市县的医院,多次前往梅州市五华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骆抗先把粤北阳山县范村作为工作室的首个试点开展乙肝筛查工作,对村民进行免费乙肝筛查,发现患者就对他们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和长期随访。

  工作室做的是免费检查的好事,但有些村民对筛查工作视而不见。“这是为民服务的好事,如果村民不配合我们的工作,说明我们的工作不到位。”骆抗先带头扎到群众中去,与村民交朋友,挨家挨户发宣传单、作解释,走遍了范村的19个自然村。之后,不仅参加筛查的村民多了起来,有些村民还成为工作室动员筛查的志愿者。

  骆抗先的学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志华分享说,有一次工作室要下乡筛查,考虑到骆抗先正在发高烧,工作人员就没通知他,准备偷偷出发。但骆抗先却提前半小时在停车点等候,还说着“早点出发,那边的人还在等着我们”。

  经过多次考察,骆抗先确立了工作室的核心工作内容:开展贫困农村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医防联合早防早治精准健康扶贫,探索慢性肝病早筛早治的医院-社区联动机制。他表示,用可以复制推广的乙肝筛查防治模式,消除广东省乙肝防治盲区,最终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在2030年以前消灭乙肝的目标。

  

  精打细算

  

  “在我眼里,骆老是一个纯粹且执着的人。”刘志华表示,骆抗先作为医生,始终坚持患者至上、以诚待人,“在同事和学生的眼里,骆老是一位‘工作狂’。如果认为一件事情是正确的,他就会执着、坚定地做下去。”

  骆抗先是出了名的“精打细算”。他选择的诊疗方案总是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从来不开一张大处方、大检查单。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衣服兜里常常揣着1000元钱,每次有病人钱不够时,他就会拿出来救急。出诊期间,经常询问病人的花费,比如来广州的车费、住宿费等,认为花多了就会皱眉头。

  骆抗先还是一位专注于肝病科普的“高龄网红”。为了能帮助更多病人,骆抗先75岁时开通了“骆抗先的乙肝频道”博客,走上“网红之路”。当时,年过七旬的他佝偻着背盯着电脑屏幕,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键盘,完成一篇博文甚至要花费几小时。开通博客10多年来,他发表了400多篇文章,博客访问量超过千万,受益患者不计其数。

  如今骆抗先已90多岁,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骆抗先笑着说:“我国乙肝防治事业任重道远,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果我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我的人生就圆满了。”

  

  

  “奋斗者说”

  

  我国乙肝防治事业任重道远,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果我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我的人生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