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实施的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
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等8个方面开展了30项监督工作,听取审议21份专项工作报告,并就产业科技创新开展专题询问。
聚焦中心工作开展有效监督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专题询问。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去年监督工作的“重头戏”。
在3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会中,12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问开门见山、直击问题实质;省科技厅等9个部门的负责同志诚恳应询,逐一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体现了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初衷。
如何更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并选取省级以上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及绿美广东相关专项债券资金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的形式,督促政府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绩效。
围绕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省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跟踪监督、听取审议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方式,就“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打出监督组合拳。
持续推动国资监督提质增效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管好、守好国有资产“家底”,人大监督肩负重要职责。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依法履职、守正创新,扎实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聚焦全面落实报告“全口径全覆盖”等要求,就规范报告内容、提高报告质量等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交流,首次按照口头报告专项报告、书面报告综合报告及审计报告的方式向常委会作报告。
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整改落实,首次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情况的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对常委会审议提出的审议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建立整改台账,扎实抓好整改“下半篇文章”。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依托“数字人大”平台,探索国资管理监督绩效评价新模式,如:首次依托国资联网监督系统开展定量评分,首次探索省市区三级人大联动开展评价等。评价发现,广东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闲置资产存量大、资源整合及共享共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25条对策建议。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人大监督的重点。广东是人口大省,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逐年攀升,2023年已达1809万人,占比14.24%,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客观趋势。
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2021年,开展了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重点督办了“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代表建议;2023年,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情况专题调研;2024年,又开展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
作为去年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前往12市实地调研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依托“粤当家”小程序开展问卷调查及书面调研。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省人大提出一系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见建议,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围绕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紧密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养老服务扶持保障,加快形成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据了解,接下来,省人大还将围绕老年助餐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安宁疗护服务、乡镇敬老院提质增效等重点工作,每年推进一至两项,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广东省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