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青年花旦李嘉宜再办粤剧艺术专场

一人挑四角 首演刀马旦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8月15日        版次:A13    作者:

    

    李嘉宜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8月20日晚,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广州粤剧院承办的《青春粤影——李嘉宜粤剧艺术专场》将在广州友谊剧院上演。这是优秀青年粤剧花旦李嘉宜,继《花样年华十载缘——李嘉宜粤剧艺术专场》之后,时隔两年举办的第二个个人专场。本次演出中,李嘉宜将“一人挑四角”,“舞刀弄枪”首次挑战刀马旦。

  本场演出的创作阵容很庞大,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主任王永庆担任总导演及撰稿人,粤剧艺术名家、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担任艺术总监,粤剧艺术名家、梅花奖得主丁凡、蒋文端担任艺术指导,广州粤剧院共同参演。

  01

  事业上的拼命三娘

  今年29岁的青年粤剧花旦李嘉宜,近日正在为她的第二个个人专场加紧排练。从早上9点排到晚上6点,一天下来,脑子里全是戏,生活小事忘得一干二净。朋友和长辈常常评价她为“事业上的拼命三娘”。平日里,青春靓丽的她俨然一名时尚潮女郎,但到了舞台上,她就成了艳压四方的粤剧花旦。

  受到家人的影响,李嘉宜从小就热爱粤剧。天生悟性高,加上勤学苦练,她在广东粤剧学校学习时,表现就已经很抢眼,曾获全国“少儿小梅花”戏剧大赛金奖。2006年,17岁的李嘉宜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顺利考入广东粤剧院。虽然一路在师长的肯定和扶掖下成长,她对自己的认知却非常理智和冷静,“获得观众的肯定和喜爱是我在舞台上的毕生追求,获得同行前辈真正的认可也是我在意的。只有真正得到前辈的承认,才说明你的艺术水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李嘉宜坦言,很感恩广东粤剧院多年来对她的栽培。刚进广东粤剧院时,她比较文静、害羞、缺乏自信。院里有演艺比赛,她很想参加,但又心里没底。后来,时任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刚开始我很怕丁院长,觉得他很威严,不容易接触。后来才发现,丁院长和他扮演的儒雅书生一样,性情很温和。他教我的第一部戏叫《红梅记之“鬼怨”》,他很耐心给我指导和示范,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帮我‘执戏’,给了我很多机会。”

  2008年,李嘉宜正式拜丁凡为师。在众多学习粤剧的年轻人中,她无疑是幸运儿,而这份幸运,来自她多年的努力刻苦。“进入粤剧院两年后,我开始有机会担纲长剧,第一次出演是担纲《狸猫换太子》,饰演主角蔻珠。这出戏是丁凡老师帮我选的,他认为这个角色的气质和我比较契合。当时我虽然有基本功,但对人物的理解是肤浅的,演不出角色的深度。今天回看当时的表演,有太多不足,但也可以无愧地说,那是十八九岁的我能做到的最好状态。”

  2010年,丁凡建议李嘉宜专工花旦。“师父建议我可以拜蒋文端为师,还帮我去问了端姐。我当然非常开心,端姐一直是我的偶像,可以得到她的教导,我梦寐以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李嘉宜成了蒋文端第一位弟子。在她看来,蒋文端是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对自己要求严格,带弟子也很严苛。她说:“师父除了要求我苦练,还要求我有感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吃透,每次表演一定都要有进步。”

  02

  首次挑战“大靠戏”

  去年10月,李嘉宜被借调到广州粤剧院工作,她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大家庭。“这次能举办个人专场,十分感谢广州粤剧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帮助和支持。在广州粤剧院的短短几个月里,我参演了数部大戏,有新编原创剧目,也有传统大型历史剧目,还得到粤剧名家欧凯明的言传身教。欧老师说‘舞台是时间和实践的艺术’,要通过每一次演出、积累、总结去提升自己。”

  在本次专场演出中,李嘉宜一人将挑起穆桂英、李氏、色空、甄宓四个角色。演出共有五场戏,分别是《穆桂英》之“探谷”,《董生与李氏》之“监守自盗”,《孽海记》之“思凡”,《洛神赋》之“七步成诗”以及“洛水梦会”。她说,这次专场更像是她个人艺术成长的一次大检阅,表演的行当不但包括小旦、花旦、青衣,还将首次挑战刀马旦行当。

  《穆桂英》之“探谷”是本次演出挑战最大的一场戏,李嘉宜首次挑战“大靠戏”。她说:“这场戏的穆桂英英姿飒爽,沉稳中见大气,讲究爆发力,对扎实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再加上身穿沉重的大靠,更增添了难度。”她专程前往山西京剧院,请京剧名家武建文老师进行辅导。“我在山西学习了十数天,上午学戏,下午训练。山西的气候太干燥,我经常边流鼻血边练功,强度特别大,是一段辛苦又美好的经历。”李嘉宜说。

  《董生与李氏》之“监守自盗”则考验李嘉宜对角色的拿捏程度。该剧由著名编剧王仁杰创作,故事取材于尤凤伟的短篇小说《乌鸦》,分“临终嘱托”、“每日功课”、“隔墙夜窥”、“监守自盗”、“坟前舌争”五幕。该剧讲述了富有的彭员外在临终时,为防止其年轻貌美的妻子李氏再嫁,托付隔壁的董生对李氏进行“监管”。董生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董生“监视”了李氏三个月之后,李氏忍不住与他来了一番唇枪舌剑。最后,两人终结百年之好。

  在李嘉宜看来,演员对李氏的拿捏要恰到好处,这种分寸感在表演上十分考验人。“这场戏的唱腔不多,但趣味很浓,表演讲求细腻。李氏不是一个轻佻的人,不是潘金莲那样的角色。她是一个有风韵的人,举手投足和眼神看上去很平静,但又很有味道。在表现这个人物时,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对。”

  03

  致敬前辈和经典

  除了对自我的挑战,本场专场演出也是李嘉宜对经典的传承和致敬。

  《孽海记》之“思凡”是粤剧大师红线女的经典之作。《洛神赋》之“七步成诗”以及“洛水梦会”,则是“芳腔”创始人、香港粤剧名家芳艳芬的代表作。在《洛神赋》中,李嘉宜将与粤剧艺术名家欧凯明、黎骏声以及青年文武生李伟骢同台搭档,她说,希望通过排演,能学习到前辈的艺术精髓,致敬前辈。

  李嘉宜毫不掩饰她对前辈和恩师的感激之情。“每演一场戏,从排练到演出,师父都会帮我分析剧本、理解人物,探讨要用怎样的表演方式才符合人物性格。”她说:“对比刚从粤剧学校毕业时,我能看到自己表演上的进步,但我也深知自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将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练功上,虽然一分耕耘未必会有一分收获,但不耕耘,一定没有收获。”

  走上粤剧这条路,李嘉宜经常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粤剧给了我破釜沉舟的毅力,让我学会不断思考、沉淀、进步。我的人生不能离开粤剧,粤剧是我一生的追求。”她希望,在多年后回望自己这一生时,能留下属于自己的粤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