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德心融合 为学生打造“心灵绿洲”

协和中学近八成教师持心理C证,和风细雨培养出阳光可爱的学生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5月13日        版次:A16    栏目:选择协和 未来可期    作者:何宁

     朝气蓬勃的协和学子

     冯建平老师正在上《心灵剧场》课程

  文/何宁

  广州市首批高三、初三学生已于4月27日返校;5月11日,非毕业班学生返校。从来没有哪个假期如此漫长,且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开学时间也姗姗来迟。中学生们在家学习的这四个月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及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广州市协和中学(下称“协和”)于2月17日在线发布《广州市协和中学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调查》(下称《心理调查》)问卷,全方位了解和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也持续发力,心理老师还积极主动与学生取得联系,积极疏导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心育融合,这是协和坚持了数十年的优良传统。”协和党委书记、校长何冠南说。

  A 心理老师主动“出击”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学习的归宿与心灵港湾

  《心理调查》问卷一经发出,就得到协和师生的积极响应,共收集6个年级2382名学生的数据。调查内容主要分为焦虑、强迫、愤怒、情绪低落、轻信、积极生活、积极学习和积极人际8个项目。

  “从调查结果看,当时因受疫情影响,学生总体的焦虑、强迫、愤怒水平较高,但依然能根据学校的指引,积极生活和学习,同时与家人、朋友进行良好的沟通。”中学高级心理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冯建平指出。

  5月5日,学校心理咨询室又对基础年级做了《返校期待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2月份的调查对比后发现,由于学校较早介入并对学生进行了积极引导,两个多月来,学生的心理状态除了情绪较之前有点低落外,焦虑和愤怒水平明显下降,积极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水平都有所提高。”

  据冯建平老师介绍,“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期间,协和的心理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校是学习的归宿与心灵港湾。

  首先,做好心理调查。冯建平说:“只有经过普查,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后,才能够指导所有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好地开展教学和德育工作。 ”

  其次,开展助学暖心。这主要是针对滞留在湖北、温州等地的学生开展的线上热线援助,协和的三位心理老师每周分别与8-10位学生进行线上和电话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比如,是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学校给予哪些帮助等。在学生的反馈中,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学生住在偏僻的地方,可能网络不顺畅或者物资比较缺乏等,学校很快就作出回应,快递了援助物资给有需要的学生。”冯建平指出,那些父母在医疗和社区一线工作的学生也是重点关怀的对象。

  协和高二(6)班学生王绮晴的妈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疫情爆发开始,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她当时很想念妈妈,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妈妈的关爱。咨询室李老师得知她的困惑后,鼓励她把对妈妈的思念写进日记里,并通过文字的形式发给妈妈看。

  “今天是妈妈去抗疫一线奋战的第21天……从匆匆的视频聊天了解到她的忙碌,做了她近17年的女儿,我知道她总是睡得不好,但却不敢吃安眠药,因为怕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她尽管工作很累很累,却总是很乐观,每天冷静地组织科室的医生、护士工作,给大家营造良好的氛围,进去隔离区鼓励患者。发来的照片中,她的衣服已被厚重的防护服浸湿,鼻子、脸颊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迹,但却依然笑容灿烂……此时,身为妈妈的女儿,会像17年前她去支援非典一线时一样为她加油打气,只不过这时是在家里,那时却在妈妈的肚子里。”

  王绮晴把这篇日记发给妈妈看,妈妈很快就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并表示自己特别感动,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王绮晴说,自己和妈妈都不是那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但这次疫情期间,在心理老师的鼓励下,母女俩都换着花样给对方表白,更加增进了双方的感情。

  再次,对有心理或情绪困扰的学生主动“出击”。冯建平说,疫情之前,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主动来心理咨询室向老师寻求帮助,“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心理老师会给予格外的关注,以往是他们主动向心理老师求助,而疫情期间,心理老师对他们进行主动‘出击’,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B 德心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聂衍刚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理应放在中小学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协和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协和就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基地等。

  协和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生必修校本课程,以学生为辅导对象,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编写了《心灵绿洲》校本教材,此教材曾被广州市学校心理教研会作为教材向全市中小学推荐,被广州地区多所学校采用,反响良好。

  协和高一年级学生谭逸初中也就读于协和,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她特别喜欢的一门课,“这是一门让人很放松的课,每次学习累了,一上心理健康课,整个人就轻松了。”

  高二年级学生肖航也有同感:“我记得刚上高一时,班里同学都不熟,心理课上我们有‘心理剧场’,老师让我们做游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很快,同学们就熟络了。这也让我们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协和德育处主任骆波说,协和德育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即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学生首先要身心健康才能去谈教育、谈成长。我们学校除了每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有设置‘心理剧场’环节外,班会课上也会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并且进行角色扮演。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编写了与《心灵绿洲》配套的《成长绿洲》校本教材,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C 逾八成科任教师考取了C证

  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态阳光的学生

  协和德心融合的另一大特色是,80%以上的科任教师都考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证书。骆波说:“早在2008年,我们就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积极学习和报考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证书,这也跟我们的育人目标有关,协和一直以来对学生都是和风细雨式的渗透教育,我们尊重、包容和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所以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始终相信,只有老师心理健康、积极阳光,才能培养出心态阳光、人格健全和生龙活虎的学生。”

  在协和四年的学习,谭逸觉得教过她的班主任心态都很年轻,“跟我们完全没有代沟,就像知心大姐姐和大哥哥,我们有困难第一时间都会去找班主任沟通。哪怕是疫情期间在家学习,我们也总是感觉老师就在身边,时刻为我们答疑解惑。”

  2018年12月5日是新校长何冠南履职协和的第43天,有写日记习惯的他,每天都记录在协和的感受。尽管协和的学生成绩上并不是特别拔尖,但让他特别感动的是,学生们彬彬有礼,“每次有学生从我身边走过,我都被他们发自内心的阳光笑容所感动。每天下午5点多,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生机盎然,是协和的学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共鸣与感悟。”

  在协和从教20多年的冯建平老师认为,协和的学生总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们温文尔雅,总是会关注别人的感受,他们身上的这种淳朴或许正是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吧。”

  (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