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设备配置稻种和基质 |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文,通讯员谭玉玲、肖晓珍摄影报道:当前,韶关市仁化县已全面进入春耕春种时期。3月17日,记者从当地获悉,为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仁化县把现代农业科技运用到春耕中,建立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带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丹霞街道麻塘村的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看到工人们有条不紊在机器上放育秧盘、育秧基质、种子,随着机器的嗒嗒声,相继完成了装土、配水、撒种等工序的秧盘从传输带上出来,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摆放到大棚内的地里。 “我们这里有5个育秧大棚,近期准备为1300多亩稻田育秧苗,约18天后可以下田机插秧。”基地负责人邓瑞庭介绍说,如果采用传统人工育秧,今年早稻育秧要用到30亩水田,劳力成本要多三倍,如遇倒春寒天气,影响秧苗生长,“采用工厂化育秧,不仅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投入,还可以恒温、恒湿、保肥,提高秧苗质量,支撑全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使用。” 据了解,发展工厂化育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和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主要环节。去年以来,仁化县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一万多平方米工厂化育秧大棚以及稻谷烘干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等,对30多户农户购置耕整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进行补贴,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带动全县2万多亩水稻参与代育代插、代耕代种等托管服务。 今年当地还新引进三家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入驻仁化县区域性农业机械综合推广站,开展新机械推广、培训、农事托管服务等,让农民耕田更高效、更简便。 仁化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仁化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2.56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37%,机耕率为98.51%,在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下,目前已犁耙办田10.5万亩,水稻育秧面积2.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