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张学元 新生儿溶血症亟待输血救治,一检查发现,不仅母亲、父亲、舅舅、姥爷的血型皆不适合,几乎所有献血者血液都不适合!怎么办?幸好,最终得到圆满解决。“这是今年中秋节假期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广州血液中心输血临床研究所的姬艳丽博士近日给羊城晚报记者讲述了经过。 新生患儿与亲人血型皆不合,怎么回事? 原来,今年9月,卢女士在佛山高明分娩了一儿子。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严重的黄疸、贫血等症状,被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当地医院无法医治,因此出生后第二天,便被紧急转至广州市妇儿中心。 当妇儿中心连夜将新生儿血液标本送到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时,工作人员快速检测发现,孩子血液存在针对几乎所有献血者血液的抗体,初步判断新生儿母亲为罕见的稀有血型者。由于新生儿遗传了父亲的血型,不是稀有血型孩子,所以母婴血型不合。但母亲体内的抗体在孕期进入了孩子体内,造成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这不仅导致了严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而且目前新生儿体内也产生了针对几乎所有献血者红细胞的血型抗体,呈现出稀有血型者的特征,需要找到相应的稀有血型才能输血救治。 最后,检测确定患儿母亲为Di(b-)的稀有血型产妇,从而明确了患儿是由抗-Dib所致的严重新生儿溶血病。 Di(b-)血型分布频率三千分之一!如何救治? “Di(b-)血型是蒙古人种特有的一种稀有血型,在白种人和黑人中极其罕见。此前,在我国数据库中仅有9例。Di(b-)血型在我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大概在三千分之一左右。”姬艳丽介绍,对比之下,最为大众熟知的稀有血型“熊猫血”(Rh阴性血),在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为千分之三至四,该稀有血型相当于比“熊猫血”罕见10倍。 新生儿面临严重黄疸和贫血,如何为其提供合适的红细胞制品进行输血治疗?这一难题仍摆在面前。 “患儿体内仍存在来源于母体的大量抗-Dib抗体,仅能与Di(b-)的稀有血型红细胞配血相合。患儿要经过几个月后,将母体中的抗体代谢完毕,才能使用符合自身的非稀有血型血液。而患儿唯一的舅舅和姥爷经鉴定,均不是Di(b-)稀有血型。”姬艳丽向记者解释患儿的特殊情况。 广州市妇儿中心医生综合考虑后,决定先对症治疗,缓解患儿的黄疸问题,继续等待筛查结果。 广州血液中心研究所的廖志坚医生连续加班,经过一周反复试验和检测,终于幸运地在筛查了6000多例献血者血样后,筛查到两位献血者血液为Di(b-)的稀有血型。经加急反复复核检验,成分制备部连夜将其制备为新生儿适合使用的小单位洗涤血液制品。该稀有血型血液第一时间发到了医院。患儿在持续严重贫血10天后,终于输到了Di(b-)的相合血液,血红蛋白由46g/L升至95g/L,患儿贫血缓解,并于近期顺利出院。
-
即时新闻
比“熊猫血”罕见10倍!
广州筛查到Di(b-)血型并成功输注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0月18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林清清、张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