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广州市教育局等五单位近日联合印发《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对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筑标准等方面提出地方指导性标准。其中明确,小学服务半径宜为500米,且步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初级中学、九年制学校服务半径宜为1000米,且步行时间不超过15分钟,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这是为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所制定的中小学布局建设标准。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如果能实现小学生步行不超过10分钟、初中生不超过15分钟到校,那么,将节省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也减轻了家长接送孩子的负担。 要真正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就近入学,必须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当前的问题是,即便家门口就有学校,可由于办学质量不高,很多家长还是想方设法送孩子到距离家更远的学校,家长选择学校考虑的主要因素,不是就近而是更好。 另外,由于事实上存在的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不均衡问题,我国各地还在推进“多校划片”政策,即把热门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划在一个学区内,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多校划片”入学政策得到舆论的普遍支持,认为可以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家长即便在热门学校附近买房,孩子也未必能直接进入这所热门学校,而是要根据电脑摇号而定,这同时也给片区内的其他学生,有进热门学校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即便家门口就有“就近入学”的学校,但只要实施“多校划片”政策,就有可能要到远离自家三四公里的片区内的小学或初中读书。 要真正做到就近上家门口的学校,就需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目前实施的“多校划片”只是过渡性措施,要在实行“多校划片”政策基础上,通过学区内教师制度化、常态化交流轮岗,缩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差距。在学区内所有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基本一致后,就可实行“单校划片”就近入学,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 建设新的小学和初中,除了要根据社区适龄学生数,按照建设标准进行科学布局外,还需要按照均衡思维,建设高质量的标准化学校,不应再有引进优质资源办所谓名校的思维。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在举办新学校时,都突出引进名校办名校(民校)。去年9月1日,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经费。因此,公办名校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这种“公参民”模式,不但要被清理,更不允许再新建这类学校。公办名校办公办学校,也需要避免强化所谓“名校”的提法,因为这是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校的法律精神有所背离的。在某个地区引进优质资源建名校,往往带来的是房产中介炒作新的学区房,以及刺激原有社区居民的择校焦虑。 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应该按统一标准建设,保障所有学校有相当的办学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这样,家长就不会再有择校诉求,而乐于选择家门口的学校,由此实现家门口的就近入学。(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
即时新闻
要推进中小学生家门口入学 先要办好家门口学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07日
版次:A05
栏目: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作者: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