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女性艺术家的现实思考与个性表达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26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朱绍杰、刘丹妮、骆思颖

     周虹展现场

     毛羽丽《微笑服务》

     王美佳《灰黑色面纱-身份0.0》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刘丹妮 骆思颖  图/主办方提供

  

  近日,多个聚焦女性艺术的展览正在广深展出,呈现出女性艺术家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与个性表达。而在最新公布的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名单中,非男性艺术家比例更超过90%,显示出艺术界的某种新趋势。

  

  海外华人女艺术家作品:回应时代问题

  

  正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的《在工作:艺术实践中的女性——海外华人艺术家邀请展》将目光聚焦海外华人女性艺术群体,试图探讨当今社会劳动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展览邀请了十六位长期生活在海外或来往于海内外的女性艺术家,以影像记录、艺术表意、空间再造的多维方式,集中呈现她们的阶段性工作成果。这些作品,展示了海外华人女性群体对个体、集体、世界、历史、社会的观察、思考与感受。有的展现了女性的细腻视角,有的记录了海外华人的温情记忆,有的则体现了艺术家们对社会、地理、文化的独立思考。

  刘北立的《惑》,描写了中国传说中将恋人绑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红线,表达了人类对归属的本能渴望;毛羽丽的《微笑服务》讲述她如何从父母的餐饮事业中,学到“微笑”,而她的中文学习也是从菜单开始;靳华的作品《邓迪》表现的是艺术家本人对苏格兰文化及历史的思考;而马文的《天际一线》则将通道的功能转化为艺术体验,通道两侧的黑白软雕塑对立而生,黑与白仿佛无限接近,产生了一线天的微妙景观。

  策展总顾问王璜生表示,海外华人女性艺术群体的工作面相在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一种矛盾:“她们会反复思考家庭工作价值与社会工作价值之间的差异来源,会不断追问个体劳作的唯一性与集体记忆的同一性之间的复杂关联,在使用缝纫、针织、舞蹈等相对女性化的艺术工作方式之时,也不断尝试用去性别化的态度来回应时代问题。”

  

  周虹个展:警惕数字技术

  

  2月25日,90后画家周虹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艺术家的作品23件/套,以“窥探的公众性”为主题呈现了这位女性艺术家近期的创作与生活状态。结合空间的特性,展览还原艺术家的创作逻辑,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周虹近年来对疾速变幻的社会现实的真诚思考。

  展览以年轻艺术家个案的形式,呈现出当下女性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与个性表达。近年来,周虹关注大数据时代个体生存处境的普遍议题,尝试从新的角度解决抽象绘画如何介入现实的问题,并逐步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她的近作中,二维码成为了她的语言工具。周虹把一个个冷冰冰的黑色二维码,用迷幻化的色彩进行改造和包装。

  这些有序又迷人画面,是周虹有意制造的一个美好幻境。在周虹看来,在一个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控制方式,让人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周虹对当代社会问题与艺术语言的探索、实验与思考,让观众从个体图像中生发多元思考。

  

  威尼斯双年展:谱写历史纪录

  

  作为历史上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艺术盛会,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全球艺术界的晴雨表,每次发布的艺术家名单不仅让人聚焦新近艺术风格和创作,更能引发全球对艺术研究与发展的新讨论。

  近日,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官宣了主题展和国家馆名单,此次双年展将以“梦想之乳”作为主题,来自58个国家的213位艺术家参展,同时还有来80个国家馆展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届双年展将呈现“对于男性在艺术史和当代文化史上占据中心地位的深思熟虑的重新思考”。在参展的213位艺术家中,仅有21位是男性(略低于10%,包括在世和已故艺术家)。

  有评论认为,本次双年展反映了“对男性在艺术史和当代文化史上中心地位的深思熟虑的重新思考”,将在众多女性艺术家的合力谱写下,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策展人阿莱玛尼指出:“我意识到,展览不会改变什么,但它可以具有象征价值。如果回溯威尼斯双年展127年的历史,女性艺术家参与的比例非常低,我想给过去被压制的声音留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