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尚立 广州市工商联供图 |
左起为梁普建、梁尚立、何厚煌(1998年5月摄) 广州市工商联供图 |
梁尚立(1920.9-2010.9),曾任广州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广州市委会主委,市工商联执委会主任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他长期担任广州市工商联的主要领导工作(1951年-1964年任广州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1964年-1987年任主任委员,1987年-2010年任名誉主任委员、名誉会长、特邀顾问),是工商联事业的开拓者、优秀的商事活动家,为广州工商业的发展和粤港澳经贸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身体力行,爱党爱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带头支前借款、认购公债、抗美援朝捐款,率先申请把自家工厂纳入首批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后,利用自身优势和众多的海外关系,大力推动原工商业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积极开展对港澳爱国人士的联络接待工作,在引进外资、补偿贸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当时“引进”工作的多个全国、省和市的第一,为广州市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青年时期:根植济世情怀,传承报国之志 梁尚立的父亲梁培基是民国时期粤港著名的民族工业家,粤港现代医药制造业的奠基人之一,因成功研制专治疟疾的“发冷丸”等中成药而富甲一方。梁培基年轻时就读博济医科学校,曾与孙中山同学。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梁培基与革命党人潘达微一起冒死收殓烈士遗体。1925年,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梁培基在香港出资捐款支持罢工,被港英政府列为不受欢迎的人。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梁培基曾先后在广州兴办制药厂、卷烟厂、炼奶厂、热水瓶厂,创办广州二沙岛珠江颐养园,并投资开发从化温泉疗养院和风景区。 梁尚立正是生长于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的义勇情怀和实业救国情结的名门望族之家。当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肆意横行时,满腔热血的梁尚立于1938年参加了抗日先锋队,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他被派往广东清远曲江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并充分利用梁家作为医药商人家族的优势,捐献自家药厂生产的药品救治前线杀敌的英勇官兵以及为抗日先锋队筹措经费。梁尚立一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后因病到香港休养,他于1940年回到广州,在其父开办的梁培基药厂工作,并对抗日游击队的经费和药品提供支持。在解放战争中,梁尚立以家族企业为掩护,为游击队印制钞票“南方券”,周旋于虎口,书写下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舍生忘死的激情诗篇。 中年时期:念党恩跟党走,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成立后,梁尚立当选广州市工商联的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后,他长期担任广州市工商联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第一至五届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七、八届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名誉会长,第十二、十三届特邀顾问。 新中国成立初期,梁尚立带头组织支前借款、认购公债、抗美援朝捐款,并参加公私合营、对原工商业者的团结教育改造。 从1950年到“文革”爆发前,他肩负特殊使命,每年均往返香港数次,主要的工作是借助父亲梁培基在香港丰厚的人脉延续密切保持与香港爱国进步人士的友谊和交往,为促进国家、民族统一奔走效力。 改革开放期间,他积极投身“四个现代化”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和众多的海外关系,大力推动原工商业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积极开展对港澳爱国人士的联络接待工作,在引进外资、补偿贸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广州市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如联络香港爱国商人邓焜、刘浩清捐赠35万美元兴建广州市现代化、机械化养鸡场;联络香港地产商香植球等6人捐赠350万港元,给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购置医疗器械;联络香港地产商胡应湘投资20亿港元于深圳特区,投资9000万美元建中国(广州)大酒店,投资25亿港元兴建多条高速公路。 在引资工作中,他排除万难、一马当先,创下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多个“第一”:引进国内第一套机械化养鸡设备和最早的电子手表生产线;引进国内首条电梯生产线与冰箱生产线;引进国内首家由外资投资兴建的75万千瓦的沙角发电B厂;引进巨资兴建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 广深珠高速公路(广州— 东莞 — 深圳;广州 — 珠海);引进国内首家中外合作大酒店——中国大酒店。他当时的“引进”工作在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创造了多个第一名,被誉为“招商引资第一人”。 晚年时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开拓民办高等教育 退休后,梁尚立定居香港,仍然念念不忘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顾七八十岁的高龄频繁来往于粤港澳三地。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推选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成员。 1992年,梁尚立“在广州成立一家专门学院,以培养国家急需的商业人才”的想法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1993年,培正商学院(筹备处)与当时的花都市签订建校协议,1996年8月学院基本建成,培正学院迈上了新台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73岁的梁尚立领衔创办培正商学院。他以古稀之年罕见的勇气和魄力,以其人格魅力和良好信誉,牵头邀约了一群关心祖国教育事业的培正校友以及海内外社会贤达筹得捐款。其中林秀棠最早捐赠的110万港元和何厚煌董事捐助的250万港元,为学院的筹办启动提供了急需的前期资金。 梁尚立还亲力亲为写建校报告、选址、征地、进行校园规划、参与校园建设,历尽沧桑、化难跨险,最终创立了培正商学院,奠定了广东培正学院的基业。 “父亲他70多岁才开始办学,过程中有风雨,也有阳光,有泪水,也有微笑。”梁尚立的儿子、现任广东培正学院董事长梁普建介绍,建校面临许多困难,很多人劝梁尚立放弃,但是他很敬业,一定要想尽办法从各方面筹款,钱不够就先把自己的存款拿出来全垫上。 学院创办之初,梁尚立就前瞻性地意识到,不能按照公办学校的办学模式来办民办学校,一定要按教育改革的办法,发挥出学院自身的优势。对此,梁尚立一开始就为学校提出了“走深化教育改革之路”的方针。他表示,学院的发展“一定要改革,吸收外国先进、好的经验进来”。他认为培正的教育特点有三,一是以外语口语为重点;二是采用学分制;三是教学人员包括校长都采用聘任制。在这一理念下,学院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 在2010年左右,梁尚立去世前,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他不能走路要坐轮椅,但他很牵挂学校,要求儿子每两个礼拜一定要送他来学校看一看。梁普建哽咽道:“他来一次,看一下学校发展的情况,看一下学校的师生,心里就轻松了,然后他回家就可以踏实地睡觉了。” 在谈到父亲梁尚立的一生时,梁普建深情地表示:“他青年时代是抗日的革命者,中年时代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晚年又是民办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梁尚立用他的一生践行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带领广州工商界听党话跟党走,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推动广州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广州市工商联、广州市总商会、孙晶、何欣、薛仁政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