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态度改变,至少还能看到希望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25日        版次:A10G    栏目:记者观察    作者:柴智

  全场控球率26%,两次射门仅一次射正,且唯一的射正为朱辰杰罚进的点球。在苍白的数据面前,必须要认清的事实是,国足与亚洲顶级强队的实力差距正在逐渐拉大。然而,剔除技术层面,比赛进程中展现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至少还让球迷看到中国足球在逆境中努力搏杀的希望。

  提前无缘卡塔尔世界杯,国内足球环境荆棘丛生,加上赛前的“冯巩”口舌之争,将国足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中国足球最艰难的时刻,今天与沙特的平局更显珍贵。

  与前任主帅李铁在12强赛初期拥有武磊和入籍球员的一手“好牌”不同,李霄鹏上任以来接连遭遇人员不整的困境,三场比赛不得不祭出三套完全不同的首发。与沙特一战,进攻线更是全面重组,五后卫囤积后防,如此布阵只能说是无奈之举。

  在赛前,李霄鹏公开表态要为中国足球的脸面而战,将一场看似意义不大的12强赛称为“绞杀”,其“硬度”和“态度”决定了比赛的走向。

  虽然在锋线孤军奋战的张玉宁无力威胁对手防线,徐新和廖力生首次联袂后腰频频失位,而刘洋镇守的左路也成为沙特的主攻方向,但国足在防守强度、拼抢态度上都对得起这一身红色战袍,他们捍卫了中国足球的颜面。

  张琳芃连续精准铲断、封堵救险,颜骏凌数次神扑化险为夷,朱辰杰、高准翼和郑铮屡次在禁区内奋身“堵枪眼”,这些拼搏镜头在本场比赛里频频出现。正是全队的积极防守,才熬过了艰难时刻,并迎来下半时最后时刻的点球绝平。这一切看似存在运气成分,但更多的是努力付出后的水到渠成。

  客观地说,一场依托于“硬度”和“态度”拼来的平局,只能让中国球迷短暂地聊以自慰。面对世预赛屡屡出局,我们必须正视中国足球的现状。但正如李霄鹏赛后所言:“一切都得慢慢来,一步步走,中国足球终究会好起来的!”长路漫漫,至少国足在态度上首先有了积极的变化。

  羊城晚报记者 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