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看热闹还是摸门道?职场综艺对打工人有用吗?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1日        版次:A10    栏目:少数派对    作者:吕航

     《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剧照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剧照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剧照

     《初入职场的我们》第一季剧照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剧照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剧照

     扫码收听本期《少数派对》

  

  本期统筹/音频剪辑 吕航  本期成员/二球 莉莉 鲤鱼

  

  职场综艺作为近年综艺市场迅速崛起的垂类分支,凭借新人们初探职场的赤诚、不认输的闯劲和对梦想的执着,在各式综艺门类中“燃”出一片天。相较于以《非你莫属》为代表的1.0时代的职场综艺,2.0时代的职场综艺不但以“明星观察团”+“素人真人秀”的双视角模式让节目揭示各类行业现状,更是聚焦特定行业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抛出引发观众思考的社会话题,激发观众情感共鸣。

  职场综艺节目对职场“小白”而言有何价值?它的社会价值又在哪里?本期少数派对,资深HR莉莉、综艺线记者二球和职场新丁鲤鱼聊了聊。 

  

  不止“热血”与“励志”

  职场综艺的关怀体现在哪些方面? 

  

  鲤:最近有很多职场综艺都把自己定位为职场关怀类节目,它们是怎样体现关怀的?

  莉:关怀主要体现在节目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里,专科毕业的向琴琴学的是护理专业,专升本没考上,但为了自己的法医梦想选择进入了殡葬行业,一干就是五年,终于抓住机会上了节目拿到了法医的实习机会。

  球:是的,现在的职场节目都会安排一两个学历不太好的嘉宾负责励志,他们凭借自身努力一直在坚持,这能体现出节目组“只要你怀揣梦想,我都会给你机会”的选拔态度。

  鲤:关怀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节目里呈现了职场里的竞争与合作,这能让年轻观众提前感受到职场里的残酷,为将来自己进入职场做好心理准备。

  球:还有对行业特殊性的关注,比如律师、医生、法医。节目没有刻意地美化这些行业,而是把这些行业的苦和累真实展现出来。关怀也体现在节目关注这些职业群体,能引起社会对这些群体的重视。

  莉:“真实”是真人秀对职业展现的一个优势,参加节目的嘉宾都是要从事这一职业的素人,节目中能看到他们的艰辛打拼,也能看到一些职业要求的展现。关怀体现在对职业本身,而不仅仅是对个体的关怀,很多人站在自己的视角并不理解别人的职业,但通过真人秀的形式可能大家都会明白这些职业的不容易。

  鲤:作为一个资深HR,莉莉会喜欢看这类职场节目吗?

  莉:不太喜欢。对我们HR来讲,职场综艺哪怕再真实,也是经过剪辑的。节目最后呈现的都是一些有张力的片段,它有一点励志的作用,甚至可能会让你有很大的情感波动。但这不是真实职场,你在真实职场里能有几回“燃”呢?

  球:我非常喜欢看这种职场节目!我是跑综艺线的记者,一般我们写稿只会看前几期,形成主观印象后再结合一些采访开始写稿,交稿后我们可能就不再继续看节目了。但职场类节目我会一直追下去,《令人心动的offer》我从第一季一直追到第三季,而且我连网上流传的reaction都看,不会放过任何能扩展节目内容的机会。

  鲤:“有意思”是让你从一个跑线记者到节目忠实粉丝最重要的原因吗?

  球:对。职场综艺有励志功能,也有科普功能,两方面一结合,这就是我理解的“有意思”。但我要吐槽《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我看节目是要获得“热血”和专业性知识,一帮“准法医”在那玩剧本杀有什么意思?

  莉:综艺节目所谓的专业性只是吸引观众的一个噱头,我在HR的群里问过,大家都不太喜欢看。这些节目设置的环节在我们看来都比较小儿科,有时真不如现实中的一场人才选拔激烈。 

  

  综艺里的逆袭路 

  现实中未必不能复刻 

  

  球:求职者如果是专科学历,但有非常丰富的实操经验,你们会在简历筛选环节就把他筛掉么?

  莉:会考虑给机会,但如果我们在公告里说明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这就真是一条生死线,确实很难变通。简历筛选环节不像大家想象般潦草,我们会一层一层筛查,有时甚至要回溯到高中阶段。

  另外,各公司、各岗位选人原则不同,有一些技术类公司、技术类岗位是更喜欢实操能力强的专科生。公司招人是为了干活的,如果应聘者体现出了自己较强的实操能力,以及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创造价值的话,专科生一定是有机会的。

  在HR眼中,高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筛选制度,分数能直观体现一个人的勤奋程度和学习能力,学历对HR的参考价值就在这里。HR对于学历有很多评价方式,比如专升本有专升本的衡量体系,国内二本+海外研究生又有另外的衡量体系。此外还有笔试和面试,还会在实习期设置各种求职者感知不到的障碍来考验求职者,这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鲤:所以大家拿到一份令人心动的offer是很难的。

  莉:所以我很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父母会非常焦虑地带着孩子看职场节目,他们或许没有办法系统地说明为什么要看,但他们自己经历过职场的艰难,想让孩子提前了解、准备。简历并不是一纸空文,对一个HR来说,每个求职者人生的每一步都体现在简历里,一字一句都是有价值,都决定求职者最终能不能拿到这个offer。

  球:我们作为观众在看这种职场综艺时,往往关注的是实习生们是什么样的人。节目里经常会出现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求职者,他们觉得自己非常牛,什么事情都要冲在前面。现实中HR看到这种人愿意给机会吗?

  莉: 职场里什么人都需要,“给不给他机会”这话并不合适,求职者想要拿到offer总要去竞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如果求职者有一些很傻的行为,但动机善良,只是想展现自己的能力,HR会觉得是很可爱的,起码他很真诚,对待工作有热忱。如果求职者情商不是很够,我们会提醒、点拨一下。

  鲤: HR如何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判定求职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莉:这就是HR的专业技能了。我们会依托社会学、心理学等很多学科,运用很多专业工具对求职者进行分类和选拔,比如MBTI人格和大五型人格等。遇到特别有求职经验的的求职者,我们还有其他工具能运用,压力面试、情景考验、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些工具都能发挥作用。就算这些工具全部失效,还会有实习期能够让我们缓冲观察,求职者没有办法一直伪装下去的。

  

  用大数据推动收视

  职场综艺进阶同时有新问题 

  

  球:现在的职场综艺确实呈现了不同职业的真实状态。比如《令人心动的offer》医生季就展现了实习生们为医学事业奋斗的精神、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付出,这些很鼓舞我。至少我看完之后更能理解他们了。

  莉:那不如去看《生死门》和《中国医生》这两部纪录片,跟纪录片比起来,这种职场综艺就显得非常刻意。

  球:综艺的受众面更广,有些综艺里面会炒CP和话题,这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去看节目。现在的综艺已经非常“高级”,比如边录边播,根据数据随时调整方案,放大那些可以为节目带来收视率的元素。

  鲤:网综所有的数据都被抓取、分析过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件好事,节目攫取了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去聚焦特定行业,总比让注意力资源浪费在明星八卦上有意义。

  莉:没错。每个职场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职场综艺会让我们找到情感投射和代入对象,我们看着实习生们为offer打拼会产生共鸣,看到他们的“离谱”行为会产生警示和感悟,这对职场“小白”来说是有用的。

  鲤:职场综艺从传统的求职者走上舞台应聘的1.0时代进阶到嘉宾棚内观察+素人真人秀的2.0时代,现在的职场综艺更注重现实话题和社会导向。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球:这是最近几年业内的风向,最近几年的电视剧都开始走现实主义风了,综艺也是一样的:题材上走现实主义路线,市场上更加细分,聚焦的群体更精准,设置上素人取代明星成为综艺嘉宾主体。

  鲤:素人真人秀比起原来的上台应聘有什么优点?

  莉:我觉得更真实、更细腻。1.0时代最经典的例子是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当时这个节目是很多人的噩梦,职场怎么会有这么多口诛笔伐和几秒定生死?但这就是当年国内综艺的整体画风,节目形式简单粗暴,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进行细腻展现,《非诚勿扰》不也如此么?

  鲤:我很排斥《非你莫属》里主持人和老板们高高在上的偶像姿态,整个节目的功能也非常单一,除了帮老板招人就没有其他作用。现在的职场综艺会更柔和,求职者要10期节目才能拿到offer,这么长的过程可以用来展现什么?情感交流和职业科普。从简单粗暴以功能为主进阶到以情感交流社会导向为主,这是时下综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球:现在职场综艺的点更细,话题也更深入。当年的《非你莫属》各个门类、岗位都招,但现在一季节目只做一个职业,对于行业的聚焦更精准了。而真人秀这种形式让素人求职者摆脱了卑微姿态,形象更立体更丰满了,比原先单一身份能展现更多的东西。

  莉:这些素人录完网综回归正常生活后还能适应吗?

  球:回不去了。他们上了节目就会有粉丝,已经不是普通的素人了,《令人心动的offer》律师季的实习生们基本上都成了网红,有些甚至都签了公司。他们现在都在搞抖音、微博、小红书,有的人还开始了知识付费和直播带货。

  鲤:这其实就是素人真人秀的副作用,不论什么样类型的真人秀,哪怕再聚焦现实再关注行业,红的永远都只是一批人。

  莉:真人秀改变了他们原本的职业路径,这跟节目的初衷是违背的,他们进入节目争夺职场offer,最后不管拿不拿得到,都没有办法沿着他原来的职业规划走下去。

  球:只能这么解释,报名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颗想红的心。

  

  职场“小白”有迷茫

  综艺会是良药吗? 

  

  鲤:行业细分的职场综艺对职场“小白”而言有没有什么正向作用?

  莉:现在的职场综艺在职业信仰的传达上面做得不错。职场上真的要找到方向,很多职场“小白”真的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工作;还有那种一辈子被父母安排好的年轻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旦进入职场以后就懵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属于自己的职业信仰和方向是很可悲的。他是没有办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球:现在这种人很多吗?

  莉:多,但绝大部分走不到面试。你们知道“海投”这个词吗?不少人投简历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所以就制作个通用简历撒出去,只要逮着一份工作就行了。他们找工作的动机不是出于非常清晰的自我发展规划,而是因为大家都工作了,所以我才要去工作。

  鲤:“海投”的简历要怎么分辨?

  莉:相关的一些实践经历跟投递的岗位毫无关系。一般来说,求职者如果特别想要得到这个工作,都会写求职信做一段小小的自我介绍,然后要讲明白自己跟这个岗位的适配度和对公司的一些认知。一个人是不是对offer志在必得,他的投入程度从简历上就能看出来,很好判断。

  鲤:职场综艺里对这方面还是有很多体现的。

  莉:节目对职场“小白”的价值也正在此处,它能展现一个行业需要哪方面的能力,大概是什么样的工作场景,以及拿到一个offer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能让职场“小白”放弃幻想认清现实,这点非常有用。

  不仅如此,职场综艺对于没有选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的高中生更有意义,这几年很多学生跨学科考研,然后再去求职。这是因为他们在本科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专业跟将来想从事的职业不对口,于是就会通过跨考的方法重新去校正职业路径。

  球:是的。有些会在自己的人生轨迹当中不断修正自己,不断选择一条折中的道路。

  莉:现在选择也多。但选择再多,行业的认知壁垒还是存在,比如法医的工作,如果没有节目来展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份工作要面对什么。一旦选择的专业、职业跨出家庭熟悉的职业场景以外,当最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份工作时,迷茫的情绪就会出现了。

  球:还有,这类职场综艺能够让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应届生学习怎么找工作,一方面是面试环节应该规避哪些不应该出现的言语和行为。另外一方面是在读书阶段不要那么“咸鱼”。

  莉:对!真正的职场就是这么残酷,求职者有多少准备和积累是能够体现出来的。现在很多人缺乏敬业精神,我认为通过节目在一开始给他们注入能量是个很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