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基层“伪创新”冒头 警惕“老毛病”反弹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3日        版次:A06    栏目: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作者:陈广江

  □陈广江

  

  创新方式方法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地方出现“造词式”创新、“复制式”创新、“亮点式”创新等苗头,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忽视实际工作效果和群众需求,增加基层负担,破坏基层政治生态。部分基层受访者反映,少数干部急功近利、甩责任、求短效的不良心态是导致伪创新现象在基层冒头的重要原因。(4月11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人们常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之所以“常说”,恰恰是因为“常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顽固性和变异性。伪创新现象在基层冒头就是又一生动例证。

  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造词式”创新实际上就是绞尽脑汁玩文字游戏,搞“材料出政绩”;“复制式”创新则是推诿卸责、揽功推过的思维在作祟,比如随着“河长制”“林长制”流行,一些地方出现了以“长”为荣、一“长”了之等问题;“亮点式”创新实际上是打造华而不实的“盆景式典型”……可见,伪创新就是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穷折腾,只是披上了“新马甲”而已。

  基层伪创新现象不仅空耗资源、增加基层负担、折损公信力,还会挫伤基层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如果这种伪创新之风得不到遏制,必然会产生负面“示范”作用,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基层真正的探索创新举步维艰,其害甚大。

  事实上,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打什么旗号、穿什么“马甲”,都无法掩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那股刺鼻的“异味”;到底是求真务实的创新,还是华而不实的折腾,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相关基层干部及上级领导更是心知肚明。有媒体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人那里,如“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基层干部坦言,所谓“创新”,其实是“为领导创新”,工作思路要跟着新领导更换,届届都创新才显得“有成效”。说到底,伪创新现象出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不能以旁观者和受害者自居,而必须把自己真正“摆进去”,在政绩观、权力观上找“病根”,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上找差距。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首次就基层减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三年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部署举措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治理能力增效,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尽管如此,仍需保持警惕,紧盯“隐形变异”问题,严防“老毛病”反弹回潮。

  总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铲除滋生伪创新土壤,既需要钉钉子的精神,又需要刀尖向内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