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三国演义》堪称我国叙事文学的骄傲,里面对英雄的描画有很多,也非常精彩,是《三国演义》亮丽夺目的一道风景线。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三国风云际会,谁是三国真英雄? 围绕着“谁是三国真英雄”这一话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畅所欲言。 [教师点评] 通过引导学生对原著一次又一次的深阅读,在了解三国人物故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再通过评析人物,让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个性,敢说敢评,学会更客观评价人物并积累人物素材,同时也提高了思辨能力与文学审美能力。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能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英雄者,是否就得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曹操乃“真英雄”》一文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议论文,也是一篇优秀的人物短评。第一,它切合了命题作文的任务要求,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有权衡比较,能突出自己的观点“曹操是三国真英雄”;第二,紧扣名著内容,思路清晰,论述条理分明。作者的分论点都在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从曹操爱才、惜才、用才等角度切入,又引用名著当中的故事,真正说清楚为什么自己认为曹操才是“真英雄”。 (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郭锡娟) [学生习作] 曹操乃“真英雄” □徐熠斌 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高三(7)班 《三国演义》中,我认为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大动荡时代,而曹操统一北方,成就了一番霸业。他的成功,与他的求贤若渴、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 “乱世出英雄”。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之争斗,实际上就是人才之争。而曹操爱才、识才、惜才,他的用人之道尤其出类拔萃。 曹操生于乱世,有安定天下的政治抱负,也深知人才对于成就霸业的重要性,因此他四处招募人才,礼贤下士。许多有才之士因此投于他门下,如谋士中的郭嘉、贾诩,武将中的典韦、张郃等无一不是当时的杰出人物。这些人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放走关羽一事上,正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审时度势——他明知关羽要走,还再三挽留;挽留无果,仍十分礼让,亲自远送并赐以黄金,在回去的路上还感叹自己想念关羽。曹操爱才惜才情之诚挚,令人无法怀疑。 曹操对于人才,是没有阅历和门第偏见的。这也是他能吸引人才汇聚门下的原因,“温酒斩华雄”,曹操对关羽的态度,便能看出他既能识才,且能打破贵贱出身的偏见,坚持“得功者赏”的正确原则,能从统一大业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是他的一种英雄气度。 称曹操为真英雄,还因为他是三国中最优秀的军事人才,更是三国中最杰出的政治家。曹操远征乌桓,条件十分恶劣。当时几乎所有谋士都反对,但他坚持了郭嘉的战略,大获全胜,回到益州后,曹操仍重赏先前劝谏不要攻击的谋士,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完全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其冷静和反省令人折服。曹操不仅机警过人,深于谋略,善于审时度势,也从来都不遗余力地赞赏、鼓励谋士和将领们的思考,就算是战败,他也不忘赞扬当初提出过正确意见的人。他深知合理的人才组合才是胜利的关键。 再看刘备,在请到诸葛亮之前,虽然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流的战将,但他仍无立足之地。究其原因,正如司马徽所说,“关、张、赵,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就是缺少决策、谋划高手。对比之下,更见曹操之英雄谋略。 英雄亦自有英雄的自信。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在图节中检出书信一束,都是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皆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命令全都烧了,再不过问。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淋头。曹操听说檄文出自陈琳之手,不怒反赞,道:“陈琳这小子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官渡之战后,陈琳落入曹操之手。曹操也没有杀陈琳,反倒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深受感动的陈琳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还有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都死在张绣、贾诩之手,可是当张绣、贾诩投降时,曹操也一样重用,贾诩甚至一直进入到了魏国的决策层。 曹操的豁达,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但正因他有这样的自信和胸襟,才能够让诸名将和谋士心服口服。 一个人能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又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实乃真英雄。
-
即时新闻
看《三国演义》,谁是真英雄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29日
版次:A11
栏目:堂上作文(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