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的刺激,催生了预制菜这条万亿级赛道 图/视觉中国 |
羊城晚报记者 胡彦 杭莹 “五一”期间预制菜又火了一把,京东超市数据显示,假期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日出库数量破百万。近日,预制菜概念股回暖,不少相关公司进入业绩收获期。但在热度下冷思考,羊城晚报记者发现,电商平台上的热门预制菜商品的评论里,用户的吐槽还不少,主要集中在“肉少”“难吃”“配送有问题”等方面。数据显示,未来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元餐饮市场,但是距离消费者需求仍有距离,预制菜如何借好“东风”?下一步又该如何“吃透”消费者需求? 1问 除了宅家需求还有啥推手? “半成品菜”“现炒口感”“家宴团圆”……5月10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预制菜”,发现单个菜价格多在20元至90元,与超市价格相当,此外,平台上多道菜合卖价格多为两三百元起步。京东5月“方便菜金榜”上,第一名的菜品评论数达到50多万条。 近几年来,宅家群体越来越庞大,宅经济火爆。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2024年,宅经济所涉及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7.7%,预计到2024年,市场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宅经济的刺激,催生了预制菜这条万亿级赛道。 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2021年12月发布的《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提到,中国预制菜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只是一个推动因素,市场爆发的根源,还是中国食品工业技术的成熟以及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发展。 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 2问 预制菜概念是否被透支? 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引来多家上市公司“争食”。Choice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34只“预制菜概念股”,不少公司进入业绩收获期。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22.84%;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06%。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9%。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2021年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92.72亿元,同比增长33.12%;净利润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3%。水产食品龙头国联水产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预制菜业务营收达8.41亿元,实现三年连涨。预制菜在总营收占比也逐年递增。 4月下旬,预制菜概念一度下行,近日有所回暖。不过对照过去的高光时刻,预制菜概念股近期现调整,也让外界思考这个概念是否已被透支。4月下旬,预制菜多个热门股步步高、安记食品、惠发食品都曾跌停。曾大涨的步步高,更为2021年业绩致歉。 3问 如何吃透“阿宅”需求解决行业痛点? 预制菜市场方兴未艾,但如何吃透“阿宅”的需求?目前距离消费者的预期,显然仍有距离。打开某电商平台的预制菜宝贝评价页面,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有顾客反映菜品不新鲜不安全、肉比菜少很多、调味料勾兑味道明显、难吃等问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预制菜领域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预制菜还没有国标码,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二是,有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其实就是隔夜菜,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或还不够高。 预制菜企业正持续做出努力。国联水产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坚持预制菜的技术本质在于冻品实现菜品基础上的最佳还原,锁鲜保鲜技术、冷冻加工技术、调味技术、自动化免接触技术、数据化管理技术、工艺标准化等,都将应用在农产品食品化领域。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月27日,广东共有5127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深圳2079家(全国第一),广州1020家(全国第九)。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预制菜相关企业超6.8万家。 大量预制菜企业的涌入,意味着亟须把好品质关,建立更加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 从上游来看,预制菜企业需要关注原材料的品质、辅料能否满足用户的口味;从中游来看,更为多样美味、带有地方特色的美食配方有待企业的中央厨房进一步开发;从下游来看,各电商平台、外卖平台、超市商场等,需保障好冷链物流与仓库储存能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