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还愿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5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陈振昌

  □陈振昌

  

  我是研究心理学的,研究了一辈子。王伍是个业余小说家,写了一辈子。

  这些天,我发现老头子行为举止有些异常,翻箱倒柜,乐此不疲。

  找什么啊,这么执著?

  通常情况下,他不告诉我的事,我是不干涉的。我们俩都彼此尊重对方的自由。见他找得这么苦,我才不得不发问了。

  一张旧照片。对了,你见过的……早说呗。我帮你找找看。

  很快便找到了。这是一张老旧照片,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和10个娃娃的集体照。老王是其中的一个。背景有学校标志性的图案:五羊哺乳。

  我问他找岀来干什么用?他说,我想联系上他们。

  我算服你了,情种(这是我给他起的绰号,叫了几十年了)!你们都老得没门牙了,入土的入土、坐轮椅的坐轮椅……就算健健康康的,又有谁关心这几十年再无联系的同学?况且还只是同上了小学一年级的同学。

  会有的。也许也有同学和我一样保存着这张照片呢。又或许,虽然不再存有这张照片了,但一见如故,知道自己是照片中的一个呢?

  互联网时代,这也在理,还真难说。可发到朋友圈里两天过去了,没有信息反馈。又两天过去了,还没信息反馈。

  我就揶揄他:别痴了,自个儿是情种,以为别人也是?

  可揶揄过后,我还真希望他能梦想成真。他岀生在广州,可在那儿读完小学一年级后,父亲病故,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了在南京的继父。这些一年级的老娃娃,就是他的故乡寄托。我也希望万能的微信真的万能!因为工作忙,他一直没回过故乡。

  老头不死心。你不觉得追这个梦很美好吗?我就不信会落空!

  美好是美好,但美好会逝去。都活到这把年纪了,人情也淡薄了。你不就在那上过一年小学吗?真是天字第一号情种!我嘴巴不饶人。这也是给他打打预防针,真联系不上,别太失落。

  到第七天,终于有信息反馈了,真是通过微信的微信联系上的。一位老太太发来了一张和他同样的照片,并说右起第三人就是她。她叫范娟子,现居广州。

  老头回信迅速:我叫王伍,和你靠着呢,右排第四位是我,现居南京。

  又过了若干天,居然联系到了六个人。其中一人留存着这张照片,其他三人记得有这张照片。

  老头子去照相馆翻印并放大了这张照片,并一一标明名字。范娟子说,那位女老师还在,她叫姚瑶,还健康着哩,也住在广州。老头子一听太高兴了,对我说,姚老师顶多也就大我们十来岁吧,她还健在,一点儿也不意外。

  这些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小伙伴们决定,金秋十月在就广州相会相聚。我陪着“情种”飞去广州。出机场的时候发现一张举过头顶的小纸牌,上面写着“迎接王伍同学”。在广州的范娟子等3位同学和姚老师都来了。那一刻,我和王老五对视了一下,虽未说话,但心里都很感动。

  聚会人不多,也就五六个人,但凑在一起七嘴八舌,无拘无束,都成了话痨。从儿时嘴上无毛到如今满头白发,大家慨叹着、珍惜着。老头子几十年没讲过粤语,但慢慢说起来,仍很地道,老师和同学们都称赞他。

  那张11人的合影又被提起,原来他们都是排在班级前十名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姚老师对学生可好了,自掏腰包让大家留影。姚老师说,得感谢艳芳照相馆,照相技术全国一流,不然也不可能保存得这么好,惹得大家这么喜爱。范娟子又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广州时都到艳芳照过相呢。

  参观母校当然是聚会的重头戏。姚老师带我们去了校史馆,这张照片被珍藏着,全班同学的升学照也被珍藏着,王伍痴痴地看不够。他的名字,档案册赫然还在列。姚老师说,王伍,你补充下个人档案吧。虽然只是小学,却更令人难忘,补充一下你日后的升学、还有步入社会的事业轨迹。王伍调皮地说,这敢情好,小学是最宝贵的时光,小百姓也能入青史。嘿嘿。

  他写好后递给我看:写了在南京大学读完大学又读研;写了步入社会当上公务员,够简约的,一笔带过;然后写了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岀版的主要篇目……我看完,对他会心一笑。

  哇,还是个大作家呢!同学和姚老师都祝福他。大作家不算,就是个爱好。他憨憨笑着。其实,他的公务员是从科长做起,到厅长,又到了副市长,直到退休的。他没写。

  我发现,这次还愿的故事,也属心理学范畴,蛮有价值的。遂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