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传承中医精华 弘扬青蒿精神 助力全球抗疟

纪念“523项目”55周年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5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张华

     2006年12月,在朱拉伊的推动下,一块刻有“青蒿治疟之源”的纪念碑被立在了罗浮山,以此纪念医药学家葛洪发现了可治疟疾的“神草”青蒿。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州举办了纪念“523项目”55周年暨广东青蒿抗疟研讨会。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2022年5月23日是“523项目”立项的第55周年纪念日。当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州举办了纪念“523项目”55周年暨广东青蒿抗疟研讨会。

  从1967年到1987年,20年艰苦奋斗,“523项目”成员研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疟疾防治、急救药物和100余项科研成果。从中医药中开发的新一代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成果。

  据悉,“523项目”研制了四个含哌喹的青蒿素复方新药;贡献了一个以青蒿素复方同步消除传染源为核心的灭源控疟方案;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援外抗疟团队;带动了广东青蒿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张中国名片。

  目前,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抗疟疾的首选指导用药,成为世界抗疟药物研究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提供了契机。

  

  回顾

  

  李国桥教授“以身试疟”留下宝贵资料

  18例恶性疟疾治疗,青蒿素首次显示有效

  

  20世纪60年代,在抗性疟疾蔓延,抗疟新药研发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7年5月23日,北京召开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研发抗疟药物。这个项目被称为“523项目”。

  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施凛荣教授介绍:“‘523项目’非常特殊。由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科研集体,在全国523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下执行特殊的使命。”

  “523”立项后,广州中医学院李国桥教授组建了广州中医学院“523”小组,承担针灸治疗疟疾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李国桥教授“以身试疟”,他将恶性疟疾病人的血液注入自己的身体,主动感染恶性疟疾,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实验。他在感染期间记录相关数据,寻找疟原虫发育规律,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抗疟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72年,屠呦呦团队成功发现了青蒿素。实验证实,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1975年,正在云南疫区开展调查的李国桥教授就地开展青蒿素临床验证试验,对18例恶性疟疾病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青蒿素对疟原虫的杀灭效果好于以往药物,首次系统证实了青蒿素对抗恶性疟疾的有效性。正是这一次好消息,促成了全国大协作,研发青蒿素。可以说,广东中医药人为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有效性的证实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考

  

  20世纪90年代是青蒿素国际化最关键的10年

  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重要启示

  

  “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几乎每年都在国内举办青蒿素的国际会议,抗疟专家们深入交流探讨。”广州医科大学王新华教授称,“那是青蒿素国际化的关键10年,给我们中医药未来的国际化带来很重要的启示。”

  从1991年开始,我国研制的青蒿素复方CV8抗疟片在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成为一线抗疟药。王新华教授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而促使青蒿素类药被国外广泛认识而成为全球首选一线抗疟药的则是基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青蒿抗疟团队的努力,以及由此引来外界的支持和合作。”

  其中,青蒿素药物的开发离不开医药企业支持,比如2003年,正准备开发第四代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李国桥教授陷入窘境。当时,青蒿素尚未声名大噪,中国也并非疟疾疫区,就算药物顺利研发成功,也几乎没有国内市场,而进军国际市场却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些原因,李国桥教授的原合作方不再继续投资。

  广东新南方集团董事长朱拉伊得知后,毅然投入6000万元支持李国桥教授继续进行研发工作,朱拉伊表示:“青蒿素是中国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虽然我知道它没有国内市场,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没有作用,这样的项目不继续做下去太可惜了。”从2003年开始,朱拉伊为李国桥教授开展第四代青蒿素研究工作提供资助,持续18年投入50多亿元。

  可以说,青蒿素在全球产生知名影响,不是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功劳。王新华教授称,我们不仅要把青蒿素带给世界,更要把中医的思维理念等推向国际,比如在抗疟方案如何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观”等。

  众所周知,广东是青蒿抗疟的发源地,更是当今青蒿产业化国际化的先行地。广东中医药人为人类控制疟疾流行贡献了中医智慧,创立了全球抗疟中国方案。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将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继续支持广东团队推进青蒿素控制疟疾项目实施,推动青蒿素防治疟疾策略研究,努力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

  

  复方青蒿素药物研发不断升级

  优质青蒿品种选育上取得显著成果

  

  疟疾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除了原有的奎宁、氯喹这两种药,没有一种快速、低毒、有效抑制疟疾的药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针对已有药物存在的药效时间短、服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复方青蒿素药物的研发并不断升级。

  1997年,李国桥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第一代青蒿素复方——复方哌喹片在越南注册生产(越南商品名“疟疾片CV8”),并于1999年作为一线抗疟药免费发放至越南疟疾流行区的基层医院、诊所,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2001年WHO提出,今后任何国家修改其抗疟药政策,建议采用一种含青蒿素的复方(ATCs)。

  200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新南方集团共同组建广东青蒿抗疟团队,成功研制出第四代青蒿素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高效、速效、低副作用与服药简便等诸多优点。

  据悉,第四代青蒿素哌喹片目前已在40个国家取得国际专利保护,在36个国家完成商标注册,已在全球26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多年来已成为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等疟疾高度流行国家自由市场的主要抗疟药品。据透露,广东青蒿抗疟团队目前正在研制更加高效的第五代青蒿素哌喹片。

  同时,广东省在推进优质青蒿品种选育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优良单株的青蒿素含量从原来单株0.5%含量提高到2.97%,产量翻番。在其他地区种植的青蒿每吨可提取青蒿素5公斤左右,在广东梅州丰顺则可达12公斤,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展望

  

  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问题

  第四代青蒿素复方为全球消灭疟疾带来机遇

  

  1967年至今的五十多年间,以李国桥教授、宋健平教授为代表的广东青蒿抗疟团队,不间断地奋战在全球抗疟一线。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国家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该团队分别在东南亚(柬埔寨)、非洲(科摩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太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多个国家实施复方青蒿素消除疟疾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复方青蒿素消除疟疾项目将中医群体辩证观运用到疾病防控领域,形成了青蒿素复方“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灭疟求本”的中国特色的疟疾防治方案。柬埔寨已进入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预消除疟疾国家行列。科摩罗全国疟疾发病率下降超98%,已实现疟疾零死亡。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首个试点区域首次实现了连续8个月零疟疾报告。巴新试点地区基里维纳岛4.5万人口疟疾感染率下降幅度超95%,实现了疟疾零死亡。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邓长生博士称,2025年他们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要实现消灭疟疾的目标,他今年9月将再次启程去西非参与援外抗疟与灭源控疟方案的国际推广。

  复方青蒿素消除疟疾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斐然,也获得了不少赞誉,2013年8月,科摩罗副总统穆哈吉亲临广州,向帮助该国清除疟疾作出重要贡献的李国桥教授和宋健平教授授予总统奖章。2015年5月,科摩罗联盟副总统兼卫生部长福阿德·穆哈吉博士在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自2014年以来科摩罗已没有因疟疾引起的死亡病例,并对中国表示感谢。

  目前,非洲还有许多国家需要“广东抗疟模式”,青蒿素也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健康天使。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新南方集团共同组建广东青蒿抗疟团队满怀信心地宣布,如果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能够在非洲国家普及应用,将在十年内助推非洲国家灭绝疟疾,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