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市协和中学

“永远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7日        版次:T04    栏目:    作者:孙唯、汤君妍、邱家达、郭伊珞、黄思韵

     协和中学

     陈镇涛

     文章

     蔡瑞琪

     邝镁滢

  

  文/孙唯 汤君妍 邱家达 郭伊珞 黄思韵 图/采访对象供图

  

  从1911年建校至今,广州市协和中学已经走过111年的漫长岁月。百年风雨沧桑,百年砥砺奋进,协和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协力和衷”的古典气度,还有丰硕的育人成果。一届届学生在这里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学校的文化熏陶,在追寻梦想之路上健康成长。

  

  底蕴

  百年历史让我成为“大写的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广州协和中学的前身慈爱保姆传习所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先后成立。从此,协和真理之光,光耀南粤111载。

  百年协和的深厚底蕴,吸引着许多学子心生向往。“我是被协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气息深深吸引,最终选择来到这里的。”目前就读于高二的文章同学是协和的一名学生,中考时以720分的高分考取协和中学。爱好文学的他直言,来到协和仿佛如鱼得水。

  “学校里的每一栋建筑都有它的名字和故事,协和的历史厚度让我为之敬仰,也深感好奇。”文章说。叠石流泉,闲庭花开,林木掩映,绿瓦红墙……清幽雅致的风景园林,古色古香的庭院建筑,是协和带给文章的第一印象。

  在100多年的历史中,协和培养了林秉南、黄翠芬、李绍珍等中国“两院”院士,欧阳山、关山月、廖冰兄、潘鹤、罗天婵、夏雨、朱哲琴等著名艺术家、文学家以及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协和还是培育教师的摇篮,现今活跃在广东教坛的400余位在职中小学校长,都是协和人。时光荏苒,直至今天,仍有许多校友、老教师依旧记得在协和的岁月。

  “父亲从1931年大学毕业加入协和中学任教,历任教师、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一辈子奉献给教育,全副身心教育报国。”学校原副校长陈其瓒和他的女儿陈婉儿均是学校校友,陈婉儿回忆起父亲的工作作风,依旧十分感慨,“父亲这种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对学生充满了耐心和爱心的教学态度,也深深影响了我。现在每次我回到协和校园,父亲在协和工作的分分秒秒和我们家在校园内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勾起我美好的回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样历历在目。”

  丰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协和人。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充满历史印迹的校园有“润物细无声”之感,在这里学习,文章觉得心灵似乎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润泽:“我想,协和历史本身蕴含的文化气息,老一辈人对待教育事业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陶冶,走向一个‘大写的人’。”

  

  成长

  激发兴趣是教育最好的方式

  

  “协力和衷,作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也始终贯穿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在协和,学生的兴趣与成绩可以并存,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全面发展的思维能力。

  “在择校时,我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二8班的蔡瑞琪,是多项省、市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者。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加入了协和中学的旗舰社团,也是“广州市优秀学生社团” 机器人社。在这里,蔡瑞琪的兴趣与协和相遇,求实创新与科研实践精神在她身上得以沉淀。

  “我们学校的机器人社实力很强,我最初也曾不太自信,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这里发展。但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专注,用好它,我有能力比别人做得更好。”蔡瑞琪说,“除了传统的综合技能项目,我们还有机会参加许多实体与虚拟的机器人比赛。” 受益于学校提供的广阔实践平台,蔡瑞琪在机器人社收获了大大小小的科技奖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强调兴趣与成绩并存的同时,学校还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思考,构建“一个理念、两种结合、三个维度、四类课程”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开展多元主题活动、拓展丰富职业体验等路径,科学发挥学生发展指导功能,走出一条具有协和特色的新型高中生发展指导之路。

  学校2017届毕业生邝镁滢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在她看来,进入协和学习是她人生的一个关键点。“班里的老师和他们上的课像是一扇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让学生获得力量,让我们往外看到这个世界。” 邝镁滢对记者说,老师总是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让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而让她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可以看遍世界的地理。

  高二那年,邝镁滢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广东省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在肇庆市开展野外考察,在实地中了解地方的自然和人文。“以前在高中,我就很喜欢没有目的地去看地图,从中获得快乐,地理老师的倾囊相授更是让我看到地理的美。那次竞赛之后,我心中就撒下了关于实地调研的种子,在大学时这个梦开出了花。”

  协和的不断深化改革收获了累累硕果。据了解,学校改制办高中以来,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近5年,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创新与科技类竞赛获奖近400项;2020年,科技教师团队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称号。在这里,学校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用优质的课程引导,从而实现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

  

  出发

  协和中学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2003年,华南植物园,一位老师带着六名高中生,手攥黑白图纸,奔波在草地树林间,蹲身着眼于一枝一叶,与图文材料再三比对后,他们不禁面露惊喜。

  彼时刚考入协和中学的陈镇涛是这一新兴团队中的一员。生物课唐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参加中草药鉴别技能大赛,而实地观察辨认是少不了的准备环节。在这种寓教于乐的环境中,陈镇涛觉得自己像走进了一个“宝库”般的世界,“自己从小是农村长大的,植物太常见了,反而没有予以太多关注。这次活动完全突破了我对于生物学的认知。”

  老师的耐心指导赋予了生物学别样的温度。“她特意带我们到中医药大学里的药用植物园,去实地讲解一些比较名贵的中草药。为了节省我们时间,老师还会亲自出去采摘草药,回到实验室里面向我们展示。”整整数月,陈镇涛苦下功夫,一笔一画记录下这些植物的“奥秘”,最终在比赛一举拿下冠军。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比赛成为了撬动他人生的一个杠杆。最终他获得高考生物学科分数年级第一,成功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当时最高分的生物科学专业。“母校留给我最为宝贵的财富,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这些都帮助我在大学科研上更为得心应手。”

  陈镇涛的经历只是协和教育的一个缩影。协和中学在办学的路上,坚持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不急功近利,不“唯成绩论”,而是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和活动体验,以及教师身上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找到人生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

  “自从在母校接触了轮滑球后,我便一直学习并从事这个项目的裁判工作。感谢母校不仅让我找到梦想,还获得了奋力追梦的能力与毅力,最终圆梦冬奥。”协和中学2011届毕业生谭嘉欣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至少5位协和校友服务北京冬奥会。校友们的冬奥梦想,甚至可以追溯到协和在2004年组建第一支轮滑冰球队。

  “现在回想,我认为学校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大胆创新的专业老师,以及丰富多彩的开拓性课题项目。由此,我得以眺望不一样的风景,这正是我初时坚定选择协和中学的理由。”陈镇涛说,“协和永远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