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教材插图太丑”上热搜 教材编写要建立开放机制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7日        版次:A09    栏目: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作者:熊丙奇

  □熊丙奇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人物形象歪嘴、斜视、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有网友翻出以前教材的插图,表示画里的孩子朝气蓬勃、非常阳光,让人向往。

  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称,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近年来,不时有网友指出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包括存在一些低级的常识性错误,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的编写机制加以解决的。如在教材编写时,编者听取使用教材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这些低级的错误就会被早发现;再就是在教材采用时,要把选择权交给教师、家长,由教师、家长评估教材编写的质量进行选择,这可促进编者、出版社重视教材的质量。

  具体到教材的封面和插图,这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内容。通常,教材的封面、插图是由专门人员结合内容进行设计,再由编者、出版社编辑共同选择,经过二审、三审,以及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因此,并不是某个设计人员就可决定插图风格,这是多个环节综合决定的结果。

  但就是如此,这也只代表教材编写者的审美,而不能反映公众的审美。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设计多个不同风格的封面、插图,在一定范围内,听取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的意见,结合他们的意见进行选择。对教材的文字内容部分,也可采取同样的方式,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虽然,网络意见也可以说是部分公众意见,但是,这和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还是有所不同。一方面,网络意见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代表性意见,有的可能只是少数家长的意见甚至是情绪性意见,但是通过网络传播后,引发“舆情”。如多年前,我国某地方的学校向小学生开展性教育,有家长在网上发文质疑性教育读本“尺度大”,在舆论的压力下,学校收回性教育读本,这导致性教育在小学中一直难以推进。其实,个别家长的意见或许并不能代表多数家长的意见,可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发酵,也就影响到教育的开展。

  另一方面,舆论评价不能替代专业评价。由专业的编写者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以舆论评价代替专业评价是不同的。如果以舆论对某一内容、插图的评价,作为专业评价,那可能会出现迎合舆论的问题,这就会影响到教材编写的创新,以及不同风格的探索。为追求“保险”,在设计封面和插图时,就可能采取一个标准、一个风格、一个模板。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是,要对舆论意见进行科学论证。

  我国一直在提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因为只有赋予学校自主权,才能避免“千生一面”,更好地推进个性化教育。为此,就需要处理好舆论评价和专业评价的关系。教材编写属于教育事务,因此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强调专业作用、尊重专业性,并在专业引领下,建立开放机制,听取意见,这可促进提高教材编写质量。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