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协同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获评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七周年十大创新成果 |
南沙区检察院与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签订《检校共建协议》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通讯员 雷陈媛 王斌 近年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南沙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着力担当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赋予的更重责任,扎实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切实发挥司法保护作用、抓实用好普法宣传武器,创新打造“多维协同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努力让“1+5>6=‘实’”,更好地给予未成年人以“C位”保护。 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促“我管”变“都管” “公平正义仅仅只是未成年人检察案件的最低标准,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同时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法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才是我们检察办案的首要目标。”南沙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旭杰说。 为此,南沙区检察院引入专业力量,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社工机构合作,打造集“双问询”“双调查”“双帮教”“双改善”为一体的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四双”模式,联络专业律师为未成年人及其家人提供法律咨询,实现双向保护,努力以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让“1+5>6=‘实’”,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5月30日,在“携手落实‘两法’ 共护祖国未来”检察开放日活动上,该院与区妇联现场联签《关于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专员的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工作机制》),现场聘任了首批16名来自榄核镇辖内社区、村居的妇联执委、妇女干部担任“未保专员”,并计划稳步聘任全区2000余名妇联执委担任“未保专员”,检察院还牵手妇联,利用“未保专员”的帮助,将进一步延伸社会支持体系的触角。 “如何挖掘更多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线索,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道难题。如今,在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未保专员’制度算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解题思路’,”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东蓊说,“该机制建成后,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线索的来源更多了,也就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给予未成年人以‘C位’保护。” “与区检察院携手共建‘未保专员’工作机制,使妇联执委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前沿哨兵,是我们贯彻落实全国妇联‘破难行动’的破题之举,也是促使妇联执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重要举措之一,”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麦羡贞介绍,“建立‘未保专员’工作机制,促进区检察院与区妇联携手共同织密未成年人的保护网,将会形成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模式。” 据悉,《工作机制》中共包括5章31项内容,对“未保专员”的任职资格、责任分工、工作方式等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该院未检办负责人贺星星检察官介绍说,“接下来,这些来自区妇联的‘未保专员’将深入大街小巷、社区村居,成为我们检察机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千里眼’‘顺风耳’,为我们挖掘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诉讼、家庭暴力、监护缺失、监护侵害等方面线索,强制报告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情形,协助开展‘督促监护令’、监护考察等多项重点检察工作”。 促推强制报告制度长出“牙齿” 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 2022年4月某日凌晨,南沙区某连锁酒店前台工作人员小何(化名),发现一名男青年正偕同一名疑似未成年的醉酒女性办理入住登记,小何以酒店房间需要等候打扫为由请该名男青年在大厅等候,随后立即按照南沙区检察院的强制报告工作指引,拨通了辖区派出所的报告电话…… “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询问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这是我们全覆盖面向辖区临时性住宿场所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法治培训》课程的重要内容。”该院贺星星检察官介绍道。 将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地落实有机结合,是该院全面织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的重要抓手。2021年以来,该院联合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对933名拟录用的未成年人教育机构教职工进行入职查询,合力将“大灰狼”挡在校门之外。 通过集中倒查近年办理的辖区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该院检察官发现,经营性住宿场所屡屡成为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地点,经过实地走访和联席会商,该院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了未成年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敦促其进行全方位管理盲区自查和整改。同时,该院还通过联合举办电视电话培训、录制强制报告教材视频、印制法律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引导负有强制报告义务的单位和人员依法履行报告义务,获评了“广州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为促推“强制报告制度”长出“牙齿”,该院还联合公安机关建立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取证”“一案一查”等机制,最大限度保全案件证据,对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涉案部门和行业机构启动追责,制度保护效果逐步显现。 该院副检察长李东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最高检相关工作部署,强化制度刚性和宣传力度。对于制度执行中发现的普遍性、根源性社会治理问题,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多种法律监督手段和方式推动解决,强化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溯源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四个一”履职要求 打造“沙鸥”普法品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为每所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既是法治建设的要求,更是时代所需。 该院创新“常态化驻校”模式,先后与湾区实验学校、英东中学等6所学校签订《检校共建协议》,协议内容涵盖学生课堂、教育矫治、强制报告等10个共建项目,更细化出台了《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明确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至少讲授一节法治课、参与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走访和进行一次驻校的履职“四个一”要求。 “一位法治副校长在辖区某学校座谈时,了解到一名学生未经父母允许花费大量钱财进行游戏充值,随后对该名学生进行‘一对一’法治教育辅导,引导他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理性用网,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该院贺星星检察官介绍道。 中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关键阶段守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院在湾区实验学校挂牌成立首个‘沙鸥检爱’工作室,借助社会专业力量组建‘检察官+心理咨询师’模式的驻校团队,定期提供介入性心理疏导服务,推动法治副校长真正成为学校的好帮手、家长的好依靠和学生的好朋友,让‘沙鸥检爱’工作站真正成为该院在校园的情报感知站。”李东蓊介绍道。 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除了法治副校长外,每一位检察人员都责无旁贷。该院落实中央“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成立了由一支以青年干警为主体的“沙鸥”法治宣讲团,2021年以来深入辖区内学校、社区开展宣讲共30场次,受众达13000余人。目前,该院还开始探索在校园建立“少年法治宣讲队”,让“少年”参与守护“少年”。 “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首先就要让孩子们喜欢听、听进去。因此每一个课件都经过精心打磨,选题上选取性侵、网络犯罪、校园欺凌等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计上注重寓教于乐,使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图片、视频和故事桥段,让大家学得通、弄得懂、用得到。”李东蓊说。 据了解,该院“沙鸥”法治宣讲团的两个课件入选2020年度广州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法治宣讲十大精品课程,4个课件入选2020年全市“花城有爱,法护未来”未成年人普法课件,“双平台+双机制”普法宣传模式获评2019年广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