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有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1日        版次:A04    栏目: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作者:丰西西、刘巧慧

     广东探索创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模式,不断提升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受访者供图

     广州市儿童公园内,小朋友尽情玩耍 李小萌 摄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刘巧慧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打造儿童友好城市,让孩子成为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是现代城市魅力与温度的重要体现。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0-17周岁儿童2741.88万,有超过2000万儿童居住在城市。自2015年深圳率先开展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探索和实践,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顶层设计后,广州、珠海、佛山等多个城市坚持“儿童优先”,因地制宜规划布局,让“儿童友好”的理念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在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当下,省发改委、省妇儿工委办等部门正在抓紧编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完善省级层面对于儿童友好县(市、区)、基地等建设指引,制定全省儿童友好镇(街道)建设标准,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模式,不断提升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东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起步早起点高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大会上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不论大中小城市或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广东早已开展“儿童友好”的探索和实践——1996年,广州启动了“羊城小市长”活动,开创了儿童参与城市建设之先河;2015年,深圳率先探索建立儿童友好城市,还出台了国内首个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地方指导性意见等系列文件、举措,让“儿童友好”从最初的概念变成全面铺开的“实景”。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广东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工程,写入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还出台了《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计划在全省建设20个儿童友好示范县(市、区)、200个儿童友好示范镇(街道)、500个儿童友好基地、1万个母婴室、若干个儿童友好社区,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医院、学校、公园、图书馆、科技馆。

  

  让儿童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

  

  一座城市的温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儿童的善意和友好上。2022年年初,广东省妇联、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向全省发出了一份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问卷调查,吸引了全省线上线下近6.5万家长和儿童参与。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应当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对城市的需求,让他们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省妇儿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先行示范点已被纳入2022年全省妇女儿童十件民生实事中。

  在广州,打造可爱可亲的儿童友好城市正在加快部署推进——

  每两年一次的“羊城小市长”活动,已连续举办26年13届,先后产生了105名“羊城小市长”和1名“友谊小市长”,他们积极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第一届“羊城小市长”苏韵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清楚地记得,当年为了写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的建议,他们曾和老师站在人行天桥上,数着桥下路过汽车排放的尾气是白色、黑色还是黄色……

  当前,广州已建成13个儿童公园和13所儿童活动中心,建设规模和面积在国内遥遥领先;建成1300余间母婴室,在全国率先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深圳娃”——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会发现,对儿童友好细化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率先在全国开通儿童友好地铁专列;开办儿童友好电台和儿童议事厅等鼓励儿童发声等等。随着相关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圳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朝着更宽、更广、更深入方向发展。

  

  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助力留住人才

  

  “小手拉大手,人才跟着孩子走”。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为广东各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佛山是全国制造业大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为留住人才和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共服务均等化,佛山大力培育发展儿童友好产业,支持建设公益性托育区域,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实施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数字化项目,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用可享资源从“有”向“优”迈进。

  社工带着孩子们读绘本、做游戏……在佛山南海区,“小候鸟驿站”深受儿童和家庭青睐。“小候鸟驿站”作为儿童类社会工作服务实体和社会公益性服务阵地,致力于服务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自2013年建立全省第一所“小候鸟驿站”以来,当地“小候鸟驿站”已发展至7所,惠及53万人次。

  同时,佛山大力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家庭着手首创“反对对儿童暴力”广东模式,坚持15年打造“佛山家庭文化节”,连续17年每月不间断举办“与孩子心灵对话论坛”,成为首个被命名“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试验区”的地级市。

  中山建立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纳入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同时,“关爱儿童工程”“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儿童爱眼护齿公益项目”“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童心同行 护苗成长”等儿童工作项目先后纳入年度市十件民生实事或政府工作报告予以实施。

  珠海是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珠海积极推动与港澳在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融合发展,与港澳学校缔结了76对姊妹学校(园),其中与澳门共缔结52对姊妹学校(园),涵盖学前到高中各学段,为港澳人才到珠海工作生活解决了“后顾之忧”。

  

  打造独具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在南粤大地有序推进。不少城市将“儿童友好”的理念与城市发展特色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江门是梁启超先生故里,启超文化已成为江门重要文化符号。今年起,新会区将每年5月定为“梁启超文化月”,结合儿童友好县区建设和家庭建设工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启超文化,深化少年儿童家国情怀。

  同时,江门已实现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2021年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江海区作为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建成一批儿童福利服务站点,在全国首创把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建在公园。

  汕头以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儿童之家)”为重要抓手,打造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儿童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4月,全市各级妇联已创建儿童之家1088个,实现城乡全覆盖。不少社区依托“儿童之家”,对社区青少年开展潮汕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东莞在市一级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在各个镇街因地制宜打造镇一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品牌。湛江则依托全省首家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广泛开展以“文化阳光工程”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文化素养提升活动;同时升级改造湛江市儿童公园,因地制宜地建设台风体验馆,打造独具特色的儿童科普基地。

  

  专家观点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磊:

  广东先行探索与实践

  引领儿童友好新风尚

  

  刘磊表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自2015年深圳率先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经过6年多的先行先试,已积累了许多先行做法和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广东省已有很多城市开展了“儿童友好”与城市发展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全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引领儿童友好新风尚。

  刘磊认为,全社会都应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友好”的内涵,这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前提条件。他建议,各地应加大投入,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提供更多的人力、资金和技术支持,必要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建议各地发改委联合妇儿工委办和妇联牵头编制相关规划、指引,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标准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