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算不得是轻松愉悦的一周。唐山暴力事件、河南“红码”风波……线上忿气未消,线下湿气萦绕。要保住一个有尊严的周末,即便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五音不全,起码也要保持微笑。 热搜已然证明,散发文化味、历史感的“谜之微笑”,从古至今都深得人心。这几天,三星堆遗址迎来第N次集体上新,开出一大波来自七号和八号坑的“盲盒”。 “中国龙”形象器物、“金闪闪”头像面罩,“刘畊宏”铜立人像、“烧烤架”龟背形网格状器……为出土文物贴标签,是现代人力图拉近历史、解读古蜀国密码的尝试。知道从哪里来,才知道往哪里去。 三星堆遗址三号坑考古发掘负责人徐坚曾说,“考古学不是发现,而是理解和阐释”。同理,考古也不是文学创作,它事关我们文化的一体认同,所以要置于相对固定的阐释范式之中,而不是“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恣意放飞。 而对于普通如我等,围观锈迹斑斑的青铜器透过新媒体手段“再生”、在动画短片中纵情唱跳,已是一桩乐事。最近又有新东方直播间千万粉丝火爆,“卖一根玉米都能把我说哭”,可见文化的雅俗也并不泾渭分明。 梁鸿在《中国在梁庄》中写道,“文化就是习惯。文化具有一种固化效应,有一种锁定功能”。若仅此而已,文化更像是一潭作古千年、波澜不惊的湖水,而我更愿意相信,文化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就像三星堆里发现的来自中原的领璧、牙璋和大型玉戈,长江中游的青铜尊和罍;就像人们一直追问三星堆文化与外星人的关系,就像中国天眼发现地外文明可疑信号……凡此种种,才不至于让我们在仰望天穹时,只看到繁星的苍凉。 不过话说回来,文化的盛大发展,从来都是由踽踽独行到成群结队。如岭南文化,很可能是从南江流域一步步走出来的。 今年4月,云浮郁南磨刀山遗址被列为“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2012-2022)”名单之首。这一古文化遗存,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空白,将岭南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60万至80万年。终于,广东人也可以用“话说我家80万年前……”的句式愉快地开启聊天了。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寻根之旅,同样可能是“地狱级难度”。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锁强分享他的故事——2012年12月21日,所谓玛雅历“世界末日”当天,翻山越岭跋涉来到云浮某小山村后,一大片红彤彤的土壤震撼了众人。在华南地区中更新世形成的特有堆积之下,埋藏的石器特别古老。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磨刀山遗址。彼时间彼奇遇,大可作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绝佳注脚。 又联想到香港故宫开放在即,届时将展出由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14件珍贵文物,其中属“国宝”者占总数18%。这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 大湾区的街坊们,也冀望着可以休闲地逛逛展、开开眼吧。 文物的重见天日,文化的寻根溯源,都可抵达“认同”二字上来理解。这让站立在这片广袤大地的我们,可以彼此依靠得更紧密些。 日光之下,了无新事,却不断增加着奇奇怪怪的知识。况且,因着阳光普照,隧道尽头才得以光明,这是一种稳稳的确定性与安全感。愿广东一轮接一轮的“龙舟水”早日过去,盼一个晴天。 (钟传芳)
-
即时新闻
盼一个晴天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18日
版次:A05
栏目:卷首漫评
作者:钟传芳